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与生态耦合机制研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视角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8页
        1.2.1 湖泊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研究第11-14页
        1.2.2 鄱阳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研究第14-16页
        1.2.3 鄱阳湖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的研究第16-18页
        1.2.4 研究述评第18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理论基础第21-26页
    2.1 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内涵第21页
    2.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相关理论第21-23页
    2.3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量化方法第23-26页
第3章 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第26-35页
    3.1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 PSR 框架第26-27页
    3.2 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第27-32页
        3.2.1 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7-28页
        3.2.2 工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8-29页
        3.2.3 第三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9-30页
        3.2.4 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30-32页
    3.3 生态环境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机理第32-35页
        3.3.1 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和破坏经济生产力第32-33页
        3.3.2 自然生态的破坏会影响经济发展的环境第33-35页
第4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与生态耦合的定量评价第35-50页
    4.1 鄱阳湖生态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第35-37页
        4.1.1 鄱阳湖生态发展现状及特征第35-36页
        4.1.2 鄱阳湖经济发展现状及特征第36-37页
    4.2 鄱阳湖区经济与环境耦合的评价分析第37-50页
        4.2.1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9-40页
        4.2.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第40-43页
        4.2.3 分类体系与判别标准第43-44页
        4.2.4 以时间维度的评价结果第44-46页
        4.2.5 以空间维度的评价结果第46-50页
第5章 鄱阳湖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支持体系第50-56页
    5.1 法律支持第50-51页
    5.2 政策支持第51-53页
        5.2.1 经济政策第51-52页
        5.2.2 产业政策第52-53页
        5.2.3 教育政策第53页
    5.3 科技支持第53-54页
    5.4 资金支持第54-56页
第6章 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第56-65页
    6.1 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影响调控的条件第56-58页
        6.1.1 生态条件第56页
        6.1.2 资源条件第56-57页
        6.1.3 交通条件第57页
        6.1.4 产业条件第57页
        6.1.5 政策条件第57-58页
    6.2 鄱阳湖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分析第58-60页
        6.2.1 开发现状第58-59页
        6.2.2 存在的问题第59-60页
    6.3 实施生态调控的原则第60-62页
        6.3.1 保护性开发原则第60-61页
        6.3.2 持续性原则第61页
        6.3.3 地域性原则第61页
        6.3.4 协同性原则第61页
        6.3.5 可操作性原则第61-62页
    6.4 实施调控的对策建议第62-65页
        6.4.1 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复合型生态经济第62页
        6.4.2 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区域生态旅游协作能力第62-63页
        6.4.3 构建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常态化第63页
        6.4.4 注重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诉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第63页
        6.4.5 激励社区参与,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渠道第63-64页
        6.4.6 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营造寓教于游的大氛围第64-65页
第7章 结论第65-68页
    7.1 主要结论第65-66页
    7.2 创新之处第66-67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67-68页
致谢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下一篇:S物流公司内部控制的优化解决方案研究--基于业务流程图控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