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吡唑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8页
    1.1 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研究现状第13-19页
        1.1.1 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第14-16页
        1.1.2 吡唑类衍生物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 吡唑类金属配合物的性能、合成及研究现状第19-24页
        1.2.1 吡唑类金属配合物的性能第19-21页
        1.2.2 吡唑类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培养方法第21-23页
        1.2.3 吡唑类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3 金属配合物在荧光分析法中的应用第24-27页
        1.3.1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第24-25页
        1.3.2 环境因素对荧光分析方法的影响第25-26页
        1.3.3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第26-27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7-28页
2 吡唑类配体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第28-45页
    2.1 试剂、仪器及测试方法第28-29页
        2.1.1 主要实验试剂第28-29页
        2.1.2 主要仪器第29页
        2.1.3 测试方法第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5页
        2.2.1 2-(3,5-二苯基吡唑)乙酸(L~1)的制备[132-134]第29-30页
        2.2.2 2-(3,5-二苯基吡唑)乙酰胺(L~2)的制备第30-31页
        2.2.3 3,5-二甲基吡唑-3-吡啶甲酮(L~3)的制备第31-32页
        2.2.4 二(3,5-二甲基吡唑)甲酮(L~4)的制备第32-33页
        2.2.5 3,5-吡唑二甲酸(L~5)的制备第33页
        2.2.6 2-(1H-吡唑-3-基)吡啶(L~6)的制备[137]第33-34页
        2.2.7 1,3-二(3,5-二甲基吡唑)-2-丙醇(L7)的制备第34-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44页
        2.3.1 吡唑配体合成第35-39页
        2.3.2 配体 L7的晶体结构分析第39-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3 吡唑类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第45-64页
    3.1 实验试剂、仪器及测试方法第45-46页
        3.1.1 实验试剂第45-46页
        3.1.2 主要实验仪器第46页
        3.1.3 测试方法第46页
    3.2 配合物的合成第46-47页
        3.2.1 配合物 C1 [Zn(L~5)2(H_2O)2·H_2O] 的合成第46-47页
        3.2.2 配合物 C2 [Cu2(L~6)_2Cl_4]的合成第47页
        3.2.3 配合物 C3 [Cu(L~7)Br] ·4H_2O 的合成第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59页
        3.3.1 配合物的合成第47-48页
        3.3.2 晶体结构分析第48-59页
    3.4 热重-差热分析第59-62页
        3.4.1 配合物 C1 的热重-差热分析第59-60页
        3.4.2 配合物 C2 的热重-差热分析第60-61页
        3.4.3 配合物 C3 的热重-差热分析第61-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4 配体及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分析第64-76页
    4.1 测试方法第64页
    4.2 配体的荧光性质第64-68页
        4.2.1 配体 L~1, L~2的荧光性质第64-65页
        4.2.2 配体 L~3, L~4的荧光性质第65-66页
        4.2.3 配体 L~5的荧光性质第66页
        4.2.4 配体 L~6的荧光性质第66-67页
        4.2.5 配体 L~7的荧光性质第67-68页
        4.2.6 配体的荧光性质小结第68页
    4.3 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68-75页
        4.3.1 配合物固态时的荧光性质第68-70页
        4.3.2 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性质第70-73页
        4.3.3 不同浓度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73-75页
        4.3.4 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小结第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5 配体及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应用第76-80页
    5.1 溶液中锌含量测定第76-77页
        5.1.1 实验方法第76页
        5.1.2 实验结果第76-77页
    5.2 溶液中铜含量测定第77-78页
        5.2.1 实验方法第77页
        5.2.2 实验结果第77-78页
    5.3 本章小结第78-80页
6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9页
附录A IR、~1H NMR 谱图第89-95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苯胺—磺酸基苯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汾河水库二维泥沙冲淤模拟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