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 | 第10-19页 |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涵解析 | 第10-15页 |
(一) 文化及法律文化的含义 | 第10-12页 |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 第12-15页 |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 | 第15-19页 |
(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可供传承的价值 | 第15-16页 |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可供借鉴的价值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涵义与发展 | 第19-26页 |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含义与目标 | 第19-21页 |
(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含义 | 第19-20页 |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目标 | 第20-21页 |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动因 | 第21-23页 |
(一) 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 | 第22页 |
(二) 中国经济社会变迁的要求 | 第22-23页 |
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第23-26页 |
(一) 清朝末期的法治变革与礼法之争 | 第23-24页 |
(二) 民国资本主义法律文化的建立 | 第24页 |
(三) 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建立 | 第24-25页 |
(四)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巨大变革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性 | 第26-31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一) 抵制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同质化的必然要求 | 第26-27页 |
(二) 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特质性、认同性的重要保证 | 第27-28页 |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 第28页 |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 第28-29页 |
(一) 制约法律权威的树立 | 第28-29页 |
(二) 阻碍中国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 | 第29页 |
(三) 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29页 |
三、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9-31页 |
(一)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29页 |
(二)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29-30页 |
(三)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 第31-38页 |
一、批判的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 第31-33页 |
(一) 弘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中的积极因素 | 第31-33页 |
(二) 摒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中的消极因素 | 第33页 |
二、合理借鉴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 | 第33-35页 |
(一) 移植有关高科技的法律制度 | 第34页 |
(二) 大胆吸收和借鉴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文化 | 第34页 |
(三) 汲取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文化的精华 | 第34-35页 |
三、培植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 | 第35-36页 |
(一) 体现民主法治的精神 | 第35页 |
(二) 坚持以人为本 | 第35页 |
(三) 注重社会的和谐 | 第35-36页 |
(四) 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传统法律文化 | 第36页 |
(五) 注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现代法律精神的对接 | 第36页 |
(六)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转化和创新 | 第36页 |
四、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律制度体系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