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文本与现实的错位: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10-20页
    (一) 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存在问题的追问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1-17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三) 研究的方法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20页
        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中文本与现实的互动第20-31页
    (一) “文本”与“现实”的究竟义第20-25页
        1. 文本:“初始文本”与“发展文本”的交织第20-23页
        2. 现实:辩证发展的生活世界第23-25页
    (二) 文本与现实互动的主要向度第25-31页
        1. 以文本解释现实的意义第25-26页
        2. 用现实印证文本的含义第26-27页
        3. 文本与现实的循环互动第27-31页
第二章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主题:“发达社会主义”的论证第31-50页
    (一)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第31-36页
        1.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相关历史背景第32-33页
        2.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文本依据第33-35页
        3.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主要过程第35-36页
    (二) “发达社会主义”论证的展开与现实问题的“遮蔽”第36-43页
        1.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文本预设第37-39页
        2. “发达社会主义”的文本预设与现实之间的“鸿沟”第39-41页
        3. “裁剪”现实的努力与现实问题的“遮蔽”第41-43页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停滞与僵化第43-50页
        1. 教条主义和形式化现象的泛滥第43-45页
        2. 诸多“语焉不详”现象第45-47页
        3. “双重面孔”出现第47-50页
第三章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主要特征第50-60页
    (一) 文本错觉第50-54页
    (二) 时政性第54-56页
    (三) 高度统一性第56-60页
第四章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反思第60-83页
    (一) 追逐马克思理论文本真义的努力第60-67页
        1. “回到马克思”的尝试第60-62页
        2. 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第62-63页
        3. 弘扬科学批判精神第63-65页
        4. 彰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第65-67页
    (二) 现实生活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第一动力第67-73页
        1. 现实生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支点与价值旨归第67-68页
        2. 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第68-70页
        3. 关注日常生活维度第70-73页
    (三) 文本与现实生活良性互动的实现第73-83页
        1. 文本何以“出”、“入”现实生活第73-75页
        2. 从实践的思维方式看文本与现实的关系第75-78页
        3. 连续性“对话”:推动文本与现实生活良性循环互动链的生成第78-83页
结语 从现实生活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致谢第90-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干预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一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政府决策民主化研究--以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