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论文

三维裂隙网络线单元渗流模型及其校正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裂隙岩体渗流数学模型第12-14页
        1.2.2 离散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的发展第14-15页
        1.2.3 裂隙渗透张量的确定方法第15-18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拟原理第20-39页
    2.1 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拟的意义第20页
    2.2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基本假定第20-21页
    2.3 结构面几何特征及其概率模型第21-26页
        2.3.1 结构面形状第21-22页
        2.3.2 常见的几种概率分布类型第22-23页
        2.3.3 结构面的产状第23页
        2.3.4 结构面的大小第23-25页
        2.3.5 结构面的位置和密度第25页
        2.3.6 概率分布形式的确定第25-26页
    2.4 Monte Carlo随机模拟原理第26-32页
        2.4.1 标准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第26-27页
        2.4.2 随机变量抽样第27-29页
        2.4.3 随机数概率模型的拟合性检验第29-32页
    2.5 三维裂隙网络模型的生成第32-35页
        2.5.1 模拟区域第33页
        2.5.2 坐标系第33-34页
        2.5.3 结构面分组情况的验证第34-35页
    2.6 生成三维裂隙网络模型的算例第35-38页
    2.7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三维裂隙网络渗流路径搜索第39-51页
    3.1 判定裂隙间相互位置关系第39-42页
        3.1.1 空间裂隙圆盘六种位置关系第39-40页
        3.1.2 空间两圆盘位置关系的判别步骤第40-42页
    3.2 三维裂隙网络非连通图的概化第42-46页
        3.2.1 图的基本概念第43页
        3.2.2 图的数据结构表示及存储第43-45页
        3.2.3 有效连通分量的判定第45-46页
    3.3 裂隙网络渗流路径搜索第46-47页
        3.3.1 图的遍历第46页
        3.3.2 深度优先搜索第46-47页
    3.4 三维裂隙网络渗流路径搜索的算例第47-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空间一维线单元网络渗流模型第51-66页
    4.1 离散裂隙渗流模型的简化第51-52页
    4.2 空间一维线单元网络渗流模型第52页
    4.3 线单元模型管径拟合第52-57页
        4.3.1 一维有压渗流问题的有限单元解法第52-56页
        4.3.2 求解管状单元各结点水头值第56页
        4.3.3 流量计算第56-57页
        4.3.4 管径拟合第57页
    4.4 等效渗透张量的确定方法第57-59页
    4.5 算例3第59-64页
        4.5.1 空间一维线单元渗流模型第60-62页
        4.5.2 管道渗流模型第62-64页
        4.5.3 算例3小结第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两种渗流模型的例证及分析第66-76页
    5.1 算例4第66-71页
        5.1.2 空间一维线单元渗流模型第67-68页
        5.1.3 管道渗流模型第68-70页
        5.1.4 算例4小结第70-71页
    5.2 较大体密度的空间一维线单元渗流模型第71-74页
        5.2.1 算例5小结第73-74页
    5.3 直径与隙宽的比值K第74-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6.1 结论第76-77页
    6.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青岛地铁超前地质预报的探地雷达信号分析与去噪技术研究
下一篇:东营凹陷沙三、沙四段页岩有机质容烃、排烃能力研究及对有机质孔隙度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