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焦化废水中硫氰化物、苯酚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1-23页
    1.1 苯酚第11-17页
        1.1.1 物化性质与毒害作用第11页
        1.1.2 含酚废水处理方法第11-14页
        1.1.3 降解苯酚的菌类第14-15页
        1.1.4 苯酚生物降解途径第15-17页
    1.2 硫氰化物第17-20页
        1.2.1 物化性质与毒害作用第17页
        1.2.2 硫氰化物废水处理方法第17-18页
        1.2.3 降解硫氰化物的菌类第18-19页
        1.2.4 硫氰化物降解途径第19-20页
    1.3 研究课题来源与意义第20-23页
        1.3.1 选题背景第20-21页
        1.3.2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1-22页
        1.3.3 实验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硫氰化物、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第23-3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30页
        2.1.1 菌种来源第23页
        2.1.2 主要仪器第23页
        2.1.3 主要试剂第23-25页
        2.1.4 培养基第25页
        2.1.5 污泥预处理第25页
        2.1.6 苯酚优势降解菌的筛选第25-26页
        2.1.7 硫氰化物优势菌的筛选第26页
        2.1.8 菌株的鉴定第26-27页
        2.1.9 苯酚/硫氰化物含量的测定第27-29页
        2.1.10 降解率第29-30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0-37页
        2.2.1 优势菌的筛选第30-31页
        2.2.2 菌株的鉴定第31-37页
    2.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优势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第38-55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8-40页
        3.1.1 菌株及培养基第38页
        3.1.2 菌悬液制备第38页
        3.1.3 菌株 ph-6 对苯酚的降解特性第38-39页
        3.1.4 菌株 k-2 对硫氰化物的降解特性第39页
        3.1.5 外加碳/氮源对降解的影响第39-40页
        3.1.6 苯酚/硫氰化物降解菌生长曲线第40页
        3.1.7 菌株 ph-6 对不同底物的降解第40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0-53页
        3.2.1 苯酚/硫氰化物降解特性第40-46页
        3.2.2 苯酚初始浓度对 ph-6 降解苯酚的影响第46页
        3.2.3 外加基质对菌株降解效率的影响第46-51页
        3.2.4 苯酚/硫氰化物降解菌生长曲线第51-52页
        3.2.5 ph-6 对不同底物的降解第52-53页
    3.3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菌株 ph-6 和 k-2 对实际焦化废水的处理第55-6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5-60页
        4.1.1 菌种及培养基第55页
        4.1.2 实际焦化废水和活性污泥第55页
        4.1.3 实际焦化废水的强化处理第55-56页
        4.1.4 检测方法第56-60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0-64页
        4.2.1 ph-6 强化处理焦化废水第60-61页
        4.2.2 k-2 强化处理焦化废水第61-63页
        4.2.3 ph-6 处理含不同浓度苯酚的实际焦化废水第63-64页
    4.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混合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第65-73页
    5.1 试验方法第65-66页
        5.1.1 混合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第65页
        5.1.2 碳源量对混合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的影响第65页
        5.1.3 氮源量对混合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的影响第65-66页
        5.1.4 焦化废水所占比例对混合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的影响第66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6-72页
        5.2.1 混合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第66-67页
        5.2.2 碳源量对混合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的影响第67-69页
        5.2.3 氮源量对混合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的影响第69-70页
        5.2.4 焦化废水所占比例对混合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的影响第70-72页
    5.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73-74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74页
    6.3 本论文不足及今后工作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户外运动环境保护管理研究
下一篇:三维电极法电催化氧化SDBS模拟污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