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作为文评家的郭沫若 | 第11-25页 |
一、新“文以载道“论 | 第12-15页 |
二、对自由主义作家的批判 | 第15-19页 |
三、扬苏抑美立场下的文艺选择与接受 | 第19-20页 |
四、文艺批评的人民本位观念 | 第20-25页 |
第二章 作为政论家的郭沫若 | 第25-32页 |
一、以尾巴主义切入政治与社会 | 第26-28页 |
二、历史进化观下的政治宣传 | 第28-29页 |
三、重视对青年的教育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奔突于文艺与政治之间 | 第32-42页 |
一、个性气质的张扬 | 第32-35页 |
二、屈原的影响与毛泽东的感召 | 第35-37页 |
三、独特的中国式有机知识分子 | 第37-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