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诈骗罪的司法适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合同诈骗罪的立法史及价值取向 | 第10-14页 |
第一节 合同诈骗罪的立法沿革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合同诈骗罪的立法价值取向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诈骗类犯罪限缩适用的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第一节 教义批判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具体理论的适用 | 第16-23页 |
一、 刑法谦抑性原则的考量 | 第16-17页 |
二、 刑事政策的考量 | 第17-19页 |
三、 被害人解释学的考量 | 第19-23页 |
第三章 合同诈骗罪的限缩适用的具体路径 | 第23-46页 |
第一节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 | 第23-33页 |
一、 合同范围的认定 | 第23-29页 |
二、 合同形式的认定 | 第29-33页 |
第二节 非法占有为目的解析 | 第33-38页 |
一、 非法占有的概念 | 第33-34页 |
二、 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 | 第34-36页 |
三、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36-37页 |
四、 限制对投机行为的处罚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交错 | 第38-46页 |
一、 合同欺诈的概念 | 第38页 |
二、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 第38-40页 |
三、 “非法占有目的”为区分标准的缺陷 | 第40-42页 |
四、 民事诉讼的优先适用 | 第42-43页 |
五、 刑事和解的适用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件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