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背景分析 | 第13-19页 |
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理论来源 | 第13-1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价值观是其理论基石 | 第13-14页 |
(二) 毛泽东人民主体价值观是其直接来源 | 第14-16页 |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实践基础 | 第16-19页 |
(一) 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逻辑 | 第16-17页 |
(二) 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高度概括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 第19-32页 |
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价值主体 | 第19-22页 |
(一) 邓小平提出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 第19-20页 |
(二) 江泽民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进程的主体 | 第20-21页 |
(三) 胡锦涛提出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第21-22页 |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 第22-25页 |
(一) “人民利益至上” | 第22-23页 |
(二) “为人们谋利益” | 第23-24页 |
(三)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第24-25页 |
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 第25-28页 |
(一) “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评价标准 | 第25-26页 |
(二) “三个代表”是价值评价标准的进一步深化 | 第26-27页 |
(三) “科学发展观”是价值评价标准的新发展 | 第27-28页 |
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价值目标 | 第28-32页 |
(一) 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 | 第28-29页 |
(二) 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 | 第29-30页 |
(三) 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践行人民主体价值观的途径和经验 | 第32-40页 |
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践行人民主体价值观的途径 | 第32-36页 |
(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第32-33页 |
(二) 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第33-34页 |
(三) 提高主体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 第34-35页 |
(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第35-36页 |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践行人民主体价值观的经验 | 第36-40页 |
(一) 坚持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 | 第37-38页 |
(二) 把人民主体价值观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 第38-39页 |
(三)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 第40-49页 |
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理论价值 | 第40-42页 |
(一)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二) 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41-42页 |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 第42-49页 |
(一) 指导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 第42-44页 |
(二) 指导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保障人的各项权益 | 第44-45页 |
(三) 指导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第45-46页 |
(四) 指导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46-49页 |
参考资料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