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煤矿对鲁地拉水电站库区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矿井水污染研究现状 | 第10页 |
·采空塌陷区机理研究发展 | 第10-11页 |
·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发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2 区域概况和采矿特征 | 第14-25页 |
·地理位置及气象概况 | 第14-15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1页 |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地层与煤层 | 第15-17页 |
·地质构造 | 第17-20页 |
·地震活动性 | 第20-21页 |
·宾川煤矿采矿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宾川煤矿井田环境地质条件 | 第22-24页 |
·井田构造特征 | 第22-23页 |
·井田工程地质条件 | 第23页 |
·井田内不良地质现象 | 第23-24页 |
·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 第24-25页 |
3 煤矿环境污染与水文地质分析评价 | 第25-29页 |
·固体废弃物、大气、噪声污染分析 | 第25页 |
·固体废弃物污染分析 | 第25页 |
·大气污染分析 | 第25页 |
·噪声污染分析 | 第25页 |
·矿井水对库区水污染分析 | 第25-26页 |
·水文地质分析与评价 | 第26-28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页 |
·水文地质基本特征 | 第26-27页 |
·矿井水对水库的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4 煤矿采空区现状及对建筑物的影响调查分析 | 第29-35页 |
·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情况 | 第29-32页 |
·煤矿采空区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5 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其对水库的影响 | 第35-46页 |
·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分析 | 第35-36页 |
·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层位 | 第37页 |
·煤层埋藏的几何条件 | 第37页 |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37-38页 |
·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 | 第38页 |
·开采厚度与开采深度 | 第38页 |
·重复采动 | 第38页 |
·煤矿采空区稳定性的评价 | 第38-42页 |
·概率积分法计算地表残余变形量 | 第38-40页 |
·煤窑巷道稳定性验算 | 第40-41页 |
·岩巷垮落拱的高度计算 | 第41-42页 |
·采空塌陷区危险性分区 | 第42-43页 |
·分区标准 | 第42页 |
·危险性分区及评价 | 第42-43页 |
·煤矿采空塌陷区对库区的影响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6 采区斜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 第46-55页 |
·采区坡体变形的基本规律 | 第46页 |
·采区坡体变形的影响因素 | 第46-49页 |
·自然因素 | 第46-47页 |
·地下开采 | 第47-48页 |
·开采沉陷引起的移动变形与破坏 | 第48-49页 |
·水库蓄水后影响 | 第49页 |
·坡体稳定性计算及分析评价 | 第49-54页 |
·坡体稳定性预测公式 | 第49-51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择 | 第51-53页 |
·坡体稳定性计算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7 结论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建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