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及模型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关于Logit模型应用于信用风险度量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论文的思路与难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度量的理论与方法 | 第18-28页 |
2.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 第18-20页 |
2.1.1 信用风险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信用风险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基于资产风险管理理论的信用风险管理 | 第20-21页 |
2.2.2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信用风险管理 | 第21-22页 |
2.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22-27页 |
2.3.1 应用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金融理论 | 第22-24页 |
2.3.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分析 | 第28-36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3.1.1 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28-29页 |
3.1.2 我国信用文化基础薄弱及立法不健全 | 第29-30页 |
3.1.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存在不足 | 第30-31页 |
3.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评价分析 | 第31-33页 |
3.2.1 对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评价 | 第31页 |
3.2.2 对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评价 | 第31-33页 |
3.3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适用性分析 | 第33-35页 |
3.3.1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适用性分析 | 第33页 |
3.3.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适用性分析 | 第33-34页 |
3.3.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Logit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实证分析 | 第36-53页 |
4.1 Logit模型的构建 | 第36-39页 |
4.1.1 构建Logit模型的基本思路 | 第36-38页 |
4.1.2 构建Logit模型的计算步骤 | 第38-39页 |
4.2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 第39-42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4.2.2 样本选取 | 第40-42页 |
4.3 财务指标的选择 | 第42-49页 |
4.3.1 财务指标的初选 | 第42-43页 |
4.3.2 财务指标的筛选-独立样本T检验 | 第43-45页 |
4.3.3 财务指标的降维-主成分分析法 | 第45-49页 |
4.4 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9-52页 |
4.4.1 Logit模型的预测 | 第49-50页 |
4.4.2 Logit模型的检验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