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1 必需氨基酸 | 第9-10页 |
1.2 赖氨酸的作用和营养价值 | 第10页 |
1.3 植物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分解代谢 | 第10-16页 |
1.3.1 天冬氨酸的代谢途径 | 第11-13页 |
1.3.1.1 天冬氨酸激酶(AK) | 第12-13页 |
1.3.1.2 二氢吡啶二羧酸合酶(DHPS) | 第13页 |
1.3.2 赖氨酸分解代谢途径 | 第13-16页 |
1.4 代谢工程提高植物中赖氨酸含量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1 增加赖氨酸的生物合成 | 第16-17页 |
1.4.2 降低赖氨酸的分解调控 | 第17页 |
1.4.3 在增加赖氨酸合成同时减少赖氨酸分解 | 第17-18页 |
1.5 提高赖氨酸含量后的连带效应 | 第18-19页 |
1.6 本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2.1.1 水稻材料 | 第20-21页 |
2.1.2 杂交选育 | 第21页 |
2.1.3 PCR引物 | 第21-22页 |
2.1.4 生化试剂和仪器 | 第22页 |
2.2 叶片潮霉素抗性检测 | 第22-23页 |
2.3 PCR的分析 | 第23页 |
2.3.1 水稻叶片总DNA的提取 | 第23页 |
2.3.2 PCR的扩增 | 第23页 |
2.4 半定量RT-PCR | 第23-25页 |
2.4.1 水稻叶片中总RNA提取 | 第23-24页 |
2.4.2 水稻胚乳中总RNA提取 | 第24页 |
2.4.3 反转录获得第一链cDNA | 第24页 |
2.4.4 半定量RT-PCR | 第24-25页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5页 |
2.6 稻米样品前处理 | 第25页 |
2.7 种子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 第25-26页 |
2.7.1 稻米中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2.7.2 稻米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8 稻米理化品质性状的测定 | 第26-30页 |
2.8.1 糊化温度的测定 | 第26页 |
2.8.2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8.3 胶稠度的测定 | 第27页 |
2.8.4 淀粉粘滞性谱(RVA)的测定 | 第27-28页 |
2.8.5 种子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8.6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第28-29页 |
2.8.6.1 样品准备 | 第28页 |
2.8.6.2 试剂配制 | 第28-29页 |
2.8.6.3 蒸馏 | 第29页 |
2.8.6.4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8.7 淀粉的提取 | 第29-30页 |
2.9 田间性状调查 | 第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57页 |
3.1 转基因水稻聚合系的选育 | 第30-31页 |
3.2 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分析 | 第31-38页 |
3.2.1 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水稻叶片中的表达 | 第32-35页 |
3.2.2 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水稻胚乳中的表达 | 第35-38页 |
3.3 转基因稻米中赖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38-40页 |
3.4 转基因稻米中其他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40-43页 |
3.4.1 总氨基酸含量和总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3.4.2 对种子中其他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3.5 转基因水稻成熟种子的外观品质 | 第43-44页 |
3.6 转基因稻米的理化品质 | 第44-48页 |
3.6.1 常规理化品质的测定 | 第44-45页 |
3.6.2 转基因稻米米粉的RVA谱 | 第45-47页 |
3.6.3 转基因稻米淀粉的RVA谱 | 第47-48页 |
3.7 转基因水稻的田间农艺性状 | 第48-49页 |
3.8 抗条纹叶枯病高赖氨酸含量转基因系的选育 | 第49-57页 |
3.8.1 抗条转基因稻米赖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49-51页 |
3.8.2 抗条转基因稻米中其他氨基酸的变化 | 第51-53页 |
3.8.3 抗条转基因稻米的理化品质 | 第53-56页 |
3.8.3.1 常规理化品质的测定 | 第53-54页 |
3.8.3.2 抗条转基因稻米米粉的RVA谱 | 第54-56页 |
3.8.4 抗条转基因水稻田间农艺性状 | 第56-57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7-61页 |
4.1 研究小结 | 第57-58页 |
4.2 外源AK、DHPS、LKR/SDHRNAi在转基因水稻种子中的表达 | 第58页 |
4.3 进一步提高游离赖氨酸含量的策略分析 | 第58-59页 |
4.4 提高赖氨酸含量对稻米其它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59页 |
4.5 赖氨酸富集带来的连带效应及其成因探讨 | 第59-60页 |
4.6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