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2.1 孝道的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2.1.1 孝的历史演变 | 第8-10页 |
2.1.2 孝的心理学内涵 | 第10-11页 |
2.1.3 孝的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2.1.4 孝道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1.5 孝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2.2 璋瓦启动效应 | 第15-16页 |
2.2.1 “璋”“瓦”起源 | 第15页 |
2.2.2 启动效应 | 第15-16页 |
3 研究思路与假设 | 第16-18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16-18页 |
3.2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18页 |
4 研究一:璋瓦差异个体的外显孝亲差异研究 | 第18-26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4.2.1 被试 | 第18-19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4.2.3 实验设计 | 第20页 |
4.3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4.4 统计分析 | 第20-26页 |
4.4.1 孝道情感分析 | 第20-22页 |
4.4.2 亲密程度测验 | 第22-23页 |
4.4.3 资源分配任务 | 第23-25页 |
4.4.4 重要性排序任务 | 第25-26页 |
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6页 |
5 研究二:璋瓦差异个体的内隐孝亲差异研究 | 第26-31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26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5.2.1 被试 | 第27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5.2.3 实验设计 | 第27-28页 |
5.2.4 实验程序 | 第28页 |
5.3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5.4 统计分析 | 第29-31页 |
5.4.1 反应时的方差分析 | 第29-30页 |
5.4.2 错误率的方差分析 | 第30-31页 |
5.5 结果分析 | 第31页 |
6 研究三:璋瓦启动:子代性别对个体孝亲差异的影响 | 第31-38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6.2.1 被试 | 第31页 |
6.2.2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6.2.3 实验设计 | 第32页 |
6.3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6.4 统计分析 | 第32-38页 |
6.4.1 亲密程度测验 | 第32-34页 |
6.4.2 资源分配任务 | 第34-38页 |
6.4.3 重要性排序任务 | 第38页 |
6.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8页 |
7 总讨论 | 第38-40页 |
7.1 璋瓦差异在个体对父系文化系统和母系文化系统孝亲差异中的作用 | 第38-39页 |
7.2 子代性别与个体性别对孝亲差异的影响 | 第39-40页 |
7.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0页 |
7.4 本研究不足与待发展之处 | 第40页 |
8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录 | 第45-50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