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数值方法 | 第12-15页 |
1.2.1 有限差分方法(FDM) | 第12-13页 |
1.2.2 有限元法(FEM) | 第13页 |
1.2.3 有限体积法(FVM) | 第13页 |
1.2.4 边界元法(BEM) | 第13-14页 |
1.2.5 有限分析法(FAM) | 第14页 |
1.2.6 网格剖分技术 | 第14页 |
1.2.7 边界处理技术 | 第14-15页 |
1.2.7.1 自由面处理方法 | 第15页 |
1.2.7.2 固壁边界处理方法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线性势流方程组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 | 第19-27页 |
2.1 线性势流方程组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2.2 区域坐标变换和方程组无量纲化 | 第20-21页 |
2.3 线性势流方程组Crank-Nicolson有限差分方法 | 第21-22页 |
2.3.1 线性势流方程组离散 | 第21-22页 |
2.3.2 线性势流方程组迭代算法步骤 | 第22页 |
2.4 数值结果及分析 | 第22-25页 |
2.4.1 数值算法验证 | 第23页 |
2.4.2 数值算例 | 第23-25页 |
2.5 结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非线性势流方程组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 | 第27-43页 |
3.1 非线性势流方程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3.2 区域坐标变换和方程组无量纲化 | 第28-29页 |
3.3 非线性势流方程组Crank-Nicolson有限差分法 | 第29-31页 |
3.3.1 差分离散非线性势流方程组 | 第30页 |
3.3.2 非线性势流方程组迭代算法 | 第30-31页 |
3.4 数值结果及分析 | 第31-41页 |
3.4.1 自由晃动 | 第31-35页 |
3.4.2 水平激励晃动 | 第35-38页 |
3.4.3 垂直激励晃动 | 第38-40页 |
3.4.4 水平和垂直耦合激励晃动 | 第40-41页 |
3.5 结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带耗散项非线性势流方程组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 | 第43-53页 |
4.1 带耗散项非线性势流方程组 | 第43-45页 |
4.2 区域坐标变换和方程组无量纲化 | 第45-46页 |
4.3 带耗散项非线性势流方程组Crank-Nicolson有限差分方法 | 第46-48页 |
4.3.1 差分离散带耗散项非线性势流方程组 | 第47页 |
4.3.2 带耗散项非线性势流方程组迭代算法 | 第47-48页 |
4.4 数值结果及分析 | 第48-52页 |
4.4.1 自由晃动 | 第48-49页 |
4.4.2 水平激励晃动 | 第49-51页 |
4.4.3 垂直激励晃动 | 第51-52页 |
4.5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论 | 第53-5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