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薄壁梁承载力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1 金属薄壁梁结构的应用与简介 | 第11-12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5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薄壁梁屈曲和破坏理论 | 第17-27页 |
| 2.1 引言 | 第17页 |
| 2.2 结构屈曲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 | 第17页 |
| 2.2.1 能量法 | 第17页 |
| 2.2.2 静力法 | 第17页 |
| 2.3 四边简支平板屈曲分析理论 | 第17-19页 |
| 2.3.1 屈曲的微分方程 | 第18页 |
| 2.3.2 单向均匀受压矩形板的临界应力 | 第18-19页 |
| 2.4 板件屈曲后计算 | 第19-21页 |
| 2.4.1 板件屈曲后的强度和利用 | 第19-20页 |
| 2.4.2 矩形板件屈曲后的平衡路径 | 第20-21页 |
| 2.5 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21-23页 |
| 2.5.1 受压平板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21-22页 |
| 2.5.2 加筋平板的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22-23页 |
| 2.6 计算示例 | 第23-26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金属薄壁梁仿真分析 | 第27-44页 |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 3.1.1 特征值屈曲 | 第27页 |
| 3.1.2 非线性屈曲分析 | 第27-28页 |
| 3.2 有限元线性仿真分析 | 第28-32页 |
| 3.2.1 线性特征值屈曲仿真结果 | 第30-32页 |
| 3.3 有限元非线性仿真分析 | 第32-41页 |
| 3.3.1 忽略初始缺陷仿真结果 | 第32-37页 |
| 3.3.2 考虑初始几何缺陷仿真结果 | 第37-41页 |
| 3.4 缘条厚度对金属梁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金属薄壁梁试验研究 | 第44-54页 |
| 4.1 引言 | 第44页 |
| 4.2 试验 | 第44-47页 |
| 4.2.1 试验装置与加载步骤 | 第44-45页 |
| 4.2.2 试验中应变片的分布和测量 | 第45-47页 |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 4.3.1 试验件破坏形式 | 第47-49页 |
| 4.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9-52页 |
| 4.4 理论结果、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5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4-56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54-55页 |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