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嵌草铺装系统中氮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页
    1.2 嵌草铺装系统概述第12-16页
        1.2.1 嵌草铺装系统类型及结构第12-14页
        1.2.2 嵌草铺装系统氮控制原理第14-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嵌草铺装系统氮控制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2 ~(15)N示踪技术应用于土壤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研究目的第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试验概况与方法第20-30页
    2.1 试验装置第20页
    2.2 试验材料第20-22页
        2.2.1 嵌草铺装结构层概况第20-22页
        2.2.2 半合成雨水第22页
    2.3 试验方法第22-28页
        2.3.1 试验设计第22-26页
        2.3.2 样品采集和处理第26-27页
        2.3.3 样品分析方法第27-28页
    2.4 数据分析与计算第28-30页
第3章 嵌草铺装系统对径流污染物削减效果研究第30-46页
    3.1 植物种类对嵌草铺装系统去除径流污染物效果研究第30-33页
        3.1.1 系统对N去除效果研究第30-32页
        3.1.2 系统对P去除效果研究第32-33页
        3.1.3 系统对COD去除效果研究第33页
    3.2 温度对嵌草铺装系统去除径流污染物效果研究第33-36页
        3.2.1 系统对N去除效果研究第33-35页
        3.2.2 系统对P去除效果研究第35-36页
        3.2.3 系统对COD去除效果研究第36页
    3.3 土壤PH对嵌草铺装系统去除径流污染物效果研究第36-39页
        3.3.1 系统对N去除效果研究第36-38页
        3.3.2 系统对P去除效果研究第38-39页
        3.3.3 系统对COD去除效果研究第39页
    3.4 碳源对嵌草铺装系统去除径流污染物效果研究第39-42页
        3.4.1 系统对N去除效果研究第39-41页
        3.4.2 系统对P去除效果研究第41页
        3.4.3 系统对COD去除效果研究第41-42页
    3.5 降雨间隔对嵌草铺装系统去除径流污染物效果研究第42-44页
        3.5.1 系统对N去除效果研究第42-43页
        3.5.2 系统对P去除效果研究第43-44页
        3.5.3 系统对COD去除效果研究第44页
    3.6 本章结论第44-46页
第4章 嵌草铺装系统N净化机理探究第46-59页
    4.1 试验阶段土壤环境条件第46-49页
        4.1.1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条件变化第46-47页
        4.1.2 土壤含水率条件变化第47-48页
        4.1.3 土壤pH条件变化第48页
        4.1.4 土壤温度条件变化第48页
        4.1.5 总结第48-49页
    4.2 不同进水C/N条件下嵌草铺装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第49-51页
        4.2.1 对(NH_(4)~+)-N污染物去除效果第49页
        4.2.2 对(NO_(3)~-)-N污染物去除效果第49-50页
        4.2.3 对TN污染物去除效果第50页
        4.2.4 对COD污染物去除效果第50-51页
        4.2.5 对TP污染物去除效果第51页
        4.2.6 总结第51页
    4.3 氮迁移转化路径第51-56页
        4.3.1 土壤中无机氮的非生物固定作用第52页
        4.3.2 植物对无机氮的吸收作用第52-53页
        4.3.3 微生物固定作用第53-54页
        4.3.4 硝态氮异化还原为氨作用第54-55页
        4.3.5 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作用第55-56页
    4.4 嵌草铺装系统N迁移转化规律第56-58页
        4.4.1 嵌草铺装系统N归趋分析第56-57页
        4.4.2 嵌草铺装系统N迁移转化量化图第57-58页
    4.5 本章结论第58-59页
第5章 嵌草铺装系统N迁移转化过程影响研究第59-83页
    5.1 试验阶段土壤环境条件第59-61页
        5.1.1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条件变化第59-60页
        5.1.2 土壤含水率条件变化第60-61页
        5.1.3 土壤温度条件变化第61页
        5.1.4 总结第61页
    5.2 不同植物种类、土壤PH和降雨间隔条件下嵌草铺装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第61-67页
        5.2.1 对(NH_(4)~+)-N污染物去除效果第61-62页
        5.2.2 对(NO_(3)~-)-N污染物去除效果第62-64页
        5.2.3 对TN污染物去除效果第64-65页
        5.2.4 对COD污染物去除效果第65-66页
        5.2.5 对TP污染物去除效果第66页
        5.2.6 总结第66-67页
    5.3 氮迁移转化路径第67-74页
        5.3.1 土壤中无机氮的非生物固定作用第67-68页
        5.3.2 植物对无机氮的吸收作用第68-70页
        5.3.3 微生物固定作用第70-71页
        5.3.4 硝态氮异化还原为氨作用第71-72页
        5.3.5 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作用第72-74页
    5.4 嵌草铺装系统N迁移转化规律第74-81页
        5.4.1 嵌草铺装系统N归趋分析第74-76页
        5.4.2 嵌草铺装系统N迁移转化量化图第76-81页
    5.5 本章结论第81-83页
第6章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第83-91页
    6.1 嵌草铺装系统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第83-84页
    6.2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第84-86页
        6.2.1 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第84-85页
        6.2.2 Alpha多样性分析第85-86页
        6.2.3 Beta多样性分析第86页
    6.3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86-89页
        6.3.1 初始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第87页
        6.3.2 反应过程中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第87-88页
        6.3.3 微生物优势菌属变化第88-89页
    6.4 植物种类对微生物的影响分析第89-90页
    6.5 结论第90-91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91-93页
    7.1 结论第91-92页
    7.2 建议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加固柱爆炸效应及抗爆机理研究
下一篇:北京密云地区乡土景观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