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建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家事诉讼程序的界说 | 第11-17页 |
1.1 家事诉讼的界定 | 第11-12页 |
1.2 家事诉讼的历史及发展 | 第12-13页 |
1.3 家事诉讼程序的特征 | 第13-17页 |
1.3.1 家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 第13-14页 |
1.3.2 家事诉讼的审判机构 | 第14-15页 |
1.3.3 家事诉讼程序的特殊规则 | 第15-17页 |
2 我国构建独立家事诉讼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7-22页 |
2.1 我国建立家事诉讼程序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2.1.1 家事案件数量和类型的激增 | 第17-18页 |
2.1.2 家事案件对诉讼程序的特殊需求 | 第18页 |
2.1.3 民事诉讼模式转换与家事诉讼的冲突 | 第18-19页 |
2.2 我国建立家事诉讼程序的可行性 | 第19-22页 |
2.2.1 民众诉讼观念的转变 | 第19-20页 |
2.2.2 民事诉讼程序多元化和专门化的要求 | 第20页 |
2.2.3 传统“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4 “能动司法”审判理念的推动 | 第21-22页 |
3 构建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路径 | 第22-30页 |
3.1 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价值取向 | 第22-23页 |
3.1.1 保护家庭关系中弱势群体的利益 | 第22页 |
3.1.2 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 | 第22-23页 |
3.2 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立法模式 | 第23-25页 |
3.2.1 域外家事诉讼的立法模式 | 第23-24页 |
3.2.2 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立法模式选择 | 第24-25页 |
3.3 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 | 第25-30页 |
3.3.1 职权主义与辩论主义协同原则 | 第25页 |
3.3.2 非公开审理原则 | 第25-27页 |
3.3.3 强制先行调解原则 | 第27-28页 |
3.3.4 检察院参与原则 | 第28-30页 |
4 我国家事诉讼的程序设计 | 第30-37页 |
4.1 家事诉讼的适用条件 | 第30-32页 |
4.1.1 家事诉讼的案件范围 | 第30-31页 |
4.1.2 家事诉讼的当事人适格 | 第31-32页 |
4.2 家事诉讼的管辖 | 第32-33页 |
4.2.1 设置专门的家事法庭 | 第32-33页 |
4.2.2 家事诉讼的专属管辖 | 第33页 |
4.3 家事诉讼的调解程序 | 第33-34页 |
4.4 家事诉讼的审理程序 | 第34-36页 |
4.4.1 家事诉讼的证据调查 | 第34-35页 |
4.4.2 限制缺席审判 | 第35-36页 |
4.5 判决效力及其扩张性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