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3 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6页 |
1.4.1 全文结构 | 第22-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 相关理论 | 第26-36页 |
2.1 环境成本相关概念 | 第26-31页 |
2.1.1 环境成本的含义与特点 | 第26页 |
2.1.2 基于不同角度的环境成本分类 | 第26-30页 |
2.1.3 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 第30-31页 |
2.2 环境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 | 第31-36页 |
2.2.1 环境经济学理论 | 第31-32页 |
2.2.2 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 | 第32-33页 |
2.2.3 清洁生产理论 | 第33-34页 |
2.2.4 外部性理论 | 第34-36页 |
3 潞安余吾煤业有限公司环境成本核算现状与问题 | 第36-50页 |
3.1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普遍现状及问题 | 第36-42页 |
3.1.1 煤炭企业会计现状 | 第36-37页 |
3.1.2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科目及账务处理 | 第37-39页 |
3.1.3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基本问题 | 第39-42页 |
3.2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3.2.1 政府机构监管松散,环保法规不健全 | 第42-43页 |
3.2.2 经济利益驱使,企业忽略环境效益 | 第43页 |
3.2.3 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不规范 | 第43-44页 |
3.3 潞安余吾煤业环境成本核算现状 | 第44-47页 |
3.3.1 潞安余吾煤业基本背景 | 第44页 |
3.3.2 基于灰色模型的潞安余吾煤业环境成本现状 | 第44-47页 |
3.4 潞安余吾煤业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3.4.1 传统成本核算形式有待革新 | 第47-48页 |
3.4.2 环境成本披露有待完善 | 第48-50页 |
4 潞安余吾煤业有限公司环境成本核算方案设计 | 第50-58页 |
4.1 潞安余吾煤业环境成本核算方法设计思路 | 第50-53页 |
4.1.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 | 第50-51页 |
4.1.2 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路 | 第51-53页 |
4.2 潞安余吾煤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步骤 | 第53-58页 |
4.2.1 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 第53-56页 |
4.2.2 环境成本的账务处理 | 第56-58页 |
5 潞安余吾煤业有限公司环境成本核算方案实施 | 第58-64页 |
5.1 基于生命周期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方案 | 第58-61页 |
5.1.1 环境成本核算方案具体实施步骤 | 第58-60页 |
5.1.2 针对环境成本核算方案具体实施的评价 | 第60-61页 |
5.2 基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实施方案 | 第61-64页 |
5.2.1 建立环境成本核算制度与机构 | 第61页 |
5.2.2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环境预评价 | 第61页 |
5.2.3 生产过程中应贯彻清洁生产理念 | 第61-62页 |
5.2.4 开展并加强环境成本审计工作 | 第62-64页 |
6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优化建议 | 第64-70页 |
6.1 基于企业角度优化建议 | 第64-67页 |
6.1.1 逐步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 第64-66页 |
6.1.2 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 第66-67页 |
6.2 基于政府角度的优化建议 | 第67-70页 |
6.2.1 建立煤炭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67-68页 |
6.2.2 建立健全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 | 第68-70页 |
7 结论 | 第70-72页 |
7.1 所做工作 | 第70页 |
7.2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7.3 研究局限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