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2.2 实践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9-20页
    1.4 思路方法与创新第20-22页
        1.4.1 研究思路第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3 创新点第21-22页
第2章 传统文化与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容及关系第22-31页
    2.1 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人格教育思想第22-24页
        2.1.1 宏观层面: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第22-23页
        2.1.2 微观层面:崇德尚和的人格风范第23-24页
    2.2 道德人格教育的基本内容第24-27页
        2.2.1 人格和道德人格概念界定第24-26页
        2.2.2 道德人格教育的意义第26-27页
    2.3 传统文化与道德人格教育的关系第27-31页
        2.3.1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对人格的塑造第27-29页
        2.3.2 传统文化对道德人格具有生成作用第29-31页
第3章 当前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第31-41页
    3.1 当前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现状调查第31-37页
        3.1.1 关注国情方面第32-33页
        3.1.2 理想价值方面第33页
        3.1.3 家庭环境方面第33-34页
        3.1.4 在校表现方面第34-35页
        3.1.5 个人品德方面第35-37页
    3.2 当前高中生道德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7-38页
        3.2.1 道德观念不够明确第37页
        3.2.2 道德价值呈现多样性第37页
        3.2.3 道德情感认同薄弱第37-38页
        3.2.4 道德行为具有双重性第38页
    3.3 当前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影响因素第38-41页
        3.3.1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第38页
        3.3.2 学校层面:对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第38-39页
        3.3.3 家庭层面:道德教育不够注重第39-40页
        3.3.4 个人层面:道德人格意识薄弱第40-41页
第4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实现途径第41-50页
    4.1 社会方面:营造重视道德人格教育的社会氛围第41-43页
        4.1.1 政府注重价值引导和精神塑造第41-42页
        4.1.2 传媒应提高伦理道德意识第42页
        4.1.3 公众应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42-43页
    4.2 学校层面:筑牢道德人格教育主阵地第43-45页
        4.2.1 提高教师的道德人格第43-44页
        4.2.2 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道德人格教育第44-45页
        4.2.3 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课堂教学第45页
    4.3 家庭层面:充分发挥优良家风家规的伦理价值第45-47页
        4.3.1 注重父母的言传身教第45-46页
        4.3.2 效仿古人家庭教育第46-47页
        4.3.3 组建家风文化研究专门队伍第47页
    4.4 个人层面:增强高中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主动性第47-50页
        4.4.1 “修身”要从“知耻”开始第48页
        4.4.2 继承发扬古人的道德修养方法第48页
        4.4.3 在具体实践中提高道德修养第48-50页
第5章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始县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穆济波语文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