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3 研究动态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2章 案情简介 | 第11-15页 |
2.1 案情介绍 | 第11-12页 |
2.2 法院审判结果 | 第12-15页 |
第3章 本案争议焦点 | 第15-17页 |
3.1 被告陈榕生的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罪 | 第15-16页 |
3.2 证监会提供的认定函能否作为定案依据 | 第16-17页 |
第4章 关于本案争议焦点的法理评析 | 第17-27页 |
4.1 本案内幕交易罪犯罪构成的分析 | 第17-23页 |
4.1.1 内幕交易罪犯罪构成概述 | 第17页 |
4.1.2 本案内幕交易罪主观方面的分析 | 第17-19页 |
4.1.2.1 内幕交易罪主观方面的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4.1.2.2 对上海祖龙公司内幕交易案主观方面的分析 | 第18-19页 |
4.1.3 本案内幕交易罪客观方面的分析 | 第19-23页 |
4.1.3.1 内幕交易罪客观方面的理论概述 | 第19页 |
4.1.3.2 内幕信息的界定标准 | 第19-21页 |
4.1.3.3 内幕信息价格敏感期的认定 | 第21-23页 |
4.1.3.4 上海祖龙公司内幕交易案客观方面的分析 | 第23页 |
4.2 本案认定函证据效力的分析 | 第23-27页 |
4.2.1 认定函概述 | 第23-24页 |
4.2.2 认定函的证据效力 | 第24-26页 |
4.2.3 上海祖龙公司内幕交易案中认定函证据效力的分析 | 第26-27页 |
第5章 本案的思考及内幕交易犯罪刑法规制建议 | 第27-30页 |
5.1 关于本案引发的思考 | 第27页 |
5.2 我国内幕交易犯罪刑法规制的建议 | 第27-30页 |
5.2.1 形式上保留本罪行为主体 | 第28页 |
5.2.2 本罪客观方面,确立内幕信息界定标准中的“真实性”标准 | 第28-29页 |
5.2.3 适当降低内幕交易罪入罪门槛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