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1.1.1 我国“古城的保护与利用”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韩城古城保护与利用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水平 | 第14-18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9页 |
1.5 课题研究的框架 | 第19-21页 |
2 我国古城保护与利用实例调研 | 第21-43页 |
2.1 丽江古城 | 第21-32页 |
2.1.1 丽江古城的概况 | 第21-23页 |
2.1.2 丽江古城保护利用后的功能变化 | 第23-26页 |
2.1.3 丽江古城开发的风貌保护分析 | 第26-32页 |
2.2 平遥古城 | 第32-42页 |
2.2.1 平遥古城概况 | 第32-33页 |
2.2.2 平遥古城保护规划概述 | 第33-34页 |
2.2.3 对古城的文物的保护利用 | 第34-35页 |
2.2.4 对古城商业环境的分析 | 第35-36页 |
2.2.5 平遥古城的风貌保护分析 | 第36-42页 |
2.3 小结 | 第42-43页 |
3 韩城古城传统风貌综合分析 | 第43-75页 |
3.1 韩城古城的概述 | 第43-47页 |
3.1.1 韩城古城的历史沿革 | 第43-45页 |
3.1.2 韩城古城的地理环境 | 第45-46页 |
3.1.3 近现代韩城古城重大变化 | 第46-47页 |
3.2 韩城古城空间秩序分析 | 第47-54页 |
3.2.1 古城格局分析 | 第47-49页 |
3.2.2 古城轴线分析 | 第49-51页 |
3.2.3 古城骨架分析 | 第51-53页 |
3.2.4 古城场域分析 | 第53-54页 |
3.3 韩城古城历史文化建筑分析 | 第54-69页 |
3.3.1 古城庙宇建筑 | 第55-65页 |
3.3.2 古城标志建筑 | 第65-67页 |
3.3.4 古城其他重要建筑 | 第67-69页 |
3.4 韩城古城商业空间简析 | 第69-70页 |
3.5 韩城古城民居院落简析 | 第70-72页 |
3.6 韩城古城历史文化民俗分析 | 第72-74页 |
3.6.1 文史之乡,司马故里 | 第72页 |
3.6.2 历史上的军事要塞 | 第72-73页 |
3.6.3 韩城的社火与庙会文化 | 第73-74页 |
3.7 小结 | 第74-75页 |
4 韩城古城功能转变下的传统风貌延续的思想与策略分析 | 第75-95页 |
4.1 韩城古城利用及对传统风貌延续的必要性分析 | 第75-77页 |
4.1.1 古城利用的价值分析 | 第75页 |
4.1.2 保护古城传统风貌延续的必要性分析 | 第75-76页 |
4.1.3 韩城古城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分析 | 第76-77页 |
4.2 韩城古城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法规依据及学术理论 | 第77-80页 |
4.2.1 我国对于古城保护的相关法规 | 第77-78页 |
4.2.2 我国对于古城保护利用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78-79页 |
4.2.3 韩城古城利用的相关依据 | 第79-80页 |
4.3 韩城古城利用与传统风貌延续的总体思想分析 | 第80-85页 |
4.3.1 以传统文化思想为引导 | 第80-83页 |
4.3.2 提炼古城的文化内涵以保护古城的原真和可读 | 第83-84页 |
4.3.3 动态发展中的持续保护 | 第84-85页 |
4.4 韩城古城利用中的功能结合策略分析 | 第85-88页 |
4.4.1 韩城古城现功能构成统计及分析 | 第85-86页 |
4.4.2 对古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下的旅游功能结合 | 第86-87页 |
4.4.3 继承并延伸韩城古城的传统商业空间 | 第87页 |
4.4.4 对古城传统民居院落进行保护和功能置换 | 第87-88页 |
4.5 韩城古城传统风貌的延续策略分析 | 第88-93页 |
4.5.1 韩城古城空间地理环境格局保护策略分析 | 第88-89页 |
4.5.2 韩城古城空间秩序的保护与修复策略分析 | 第89-90页 |
4.5.3 韩城古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策略分析 | 第90页 |
4.5.4 古城商业空间与民居院落保护策略简述 | 第90-91页 |
4.5.5 韩城古城景观主题塑造策略 | 第91-93页 |
4.6 小结 | 第93-95页 |
5 韩城古城传统风貌延续的设计手法分析 | 第95-131页 |
5.1 分区对韩城古城利用与保护 | 第95-97页 |
5.1.1 对韩城古城及其周边整体分区 | 第95-96页 |
5.1.2 对韩城古城内细化分区 | 第96-97页 |
5.2 修复与延续韩城古城的空间秩序 | 第97-111页 |
5.2.1 分级保护古城街巷以延续韩城古城的传统脉络 | 第97-100页 |
5.2.2 复建县衙以恢复强化韩城古城“礼制”规划思想下空间布局 | 第100-102页 |
5.2.3 复建城门楼与中营庙以强化韩城古城“军事要塞”背景下的空间布局 | 第102-107页 |
5.2.4 修缮并建构韩城古城的商业空间 | 第107-110页 |
5.2.5 整治修缮民居院落以保护韩城古城的肌理 | 第110-111页 |
5.3 对韩城古城重要历史文化建筑设计专项保护规划 | 第111-126页 |
5.3.1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及风貌修复的设计手法总则 | 第111页 |
5.3.2 韩城文庙保护规划设计的分析 | 第111-115页 |
5.3.3 韩城城隍庙保护规划设计的分析 | 第115-117页 |
5.3.4 韩城北营庙保护规划设计的分析 | 第117-120页 |
5.3.5 韩城东营庙保护规划设计的分析 | 第120-122页 |
5.3.6 韩城庆善寺保护规划设计的分析 | 第122-124页 |
5.3.7 韩城九郎庙保护规划设计的分析 | 第124-126页 |
5.4 结合旅游利用对韩城古城文化景观进行强化 | 第126-130页 |
5.4.1 以古城的传统风貌塑造景观主题 | 第126-127页 |
5.4.2 设计古城景观主题分区 | 第127-129页 |
5.4.3 强化古城主要节点空间的景观 | 第129-130页 |
5.5 小结 | 第130-131页 |
6 对“古城保护与利用”的感悟与思考 | 第131-133页 |
7 结论 | 第133-137页 |
7.1 课题研究的结论 | 第133-135页 |
7.2 研究内容的不足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3页 |
图表目录 | 第143-1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