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国内研究 | 第9-10页 |
1.1.2 国外研究 | 第10-11页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11页 |
1.3.2 实地调研法 | 第11页 |
1.3.3 比较分析法 | 第11-12页 |
1.3.4 定性分析法 | 第12页 |
1.3.5 分析归纳法 | 第12页 |
1.4 论文研究范围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7页 |
1.4.1 论文研究范围 | 第12页 |
1.4.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7页 |
2.米脂老城区窑洞民居聚落人居环境综合现状评述 | 第17-25页 |
2.1 米脂老城区窑洞民居聚落所在地域生态特征 | 第17-20页 |
2.1.1 地理概况及自然条件特征 | 第17-18页 |
2.1.2 所在地域动植物资源 | 第18-19页 |
2.1.3 所处黄土高原气候区特点 | 第19页 |
2.1.4 所在地域水文资料记载 | 第19-20页 |
2.2 农业生产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2.3 米脂老城区窑洞民居聚落发展溯源 | 第21-22页 |
2.3.1 米脂老城区窑洞民居聚落形成的历史成因 | 第21-22页 |
2.3.2 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的持续发展 | 第22页 |
2.4 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的价值分析 | 第22-25页 |
2.4.1 民居聚落的资源类型与特征 | 第23页 |
2.4.2 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分析与结论 | 第23-25页 |
3.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 | 第25-31页 |
3.1. 当地思想文化特征 | 第25-26页 |
3.1.1 当地深厚文化底蕴 | 第25页 |
3.1.2 民族融合 | 第25-26页 |
3.1.3 文化教育 | 第26页 |
3.2 地域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 第26-27页 |
3.3 宗教情况 | 第27-28页 |
3.4 民俗风情 | 第28-31页 |
4.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环境的空间特色研究 | 第31-39页 |
4.1 聚落选址规律 | 第31-33页 |
4.1.1 风水思想指引下的选址规律 | 第31页 |
4.1.2 自然生态环境对选址影响 | 第31-32页 |
4.1.3 传统哲学思想影响 | 第32-33页 |
4.2 古建筑群落空间组织形态分析 | 第33-38页 |
4.2.1 群落空间 | 第33页 |
4.2.2 街、巷空间 | 第33-35页 |
4.2.3 院落空间 | 第35-37页 |
4.2.4 环境空间 | 第37-38页 |
4.3 规划特色分析 | 第38-39页 |
4.3.1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 | 第38-39页 |
5.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内部景观层次研究 | 第39-53页 |
5.1 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的景观层次 | 第39-40页 |
5.2 景观层次要素 | 第40-42页 |
5.2.1 村域 | 第40页 |
5.2.2 村落 | 第40-41页 |
5.2.3 院落 | 第41-42页 |
5.3 街巷建筑节点 | 第42-53页 |
5.3.1 建筑用材研究 | 第42-45页 |
5.3.2 建筑特色 | 第45-46页 |
5.3.3 建筑装饰 | 第46-53页 |
6.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的保护与传承发展 | 第53-69页 |
6.1 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保护现状 | 第53-58页 |
6.1.1 国际保护惯例 | 第53-54页 |
6.1.2 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形态价值分析 | 第54-55页 |
6.1.3 建筑及周边环境保护现状 | 第55-57页 |
6.1.4 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 | 第57-58页 |
6.2 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保护 | 第58-63页 |
6.2.1 保护原则 | 第58页 |
6.2.2 保护内容 | 第58-60页 |
6.2.3 保护措施分析 | 第60-61页 |
6.2.4 针对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特点提出保护具体方法 | 第61-63页 |
6.3 米脂老城区民居聚落的传承与发展 | 第63-69页 |
6.3.1 以改善老城区民居聚落居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窑洞文化传承发展 | 第63-65页 |
6.3.2 以老城区民居聚落为中心的旅游规划布局带动老城区发展 | 第65-69页 |
7.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75-77页 |
附录 图表目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