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罗蒂的文化政治诗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罗蒂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第二节 选题目的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罗蒂:反叛传统哲学的新实用主义者 | 第18-31页 |
第一节 传统哲学的反叛者 | 第19-25页 |
(一)瓦解心灵之镜 | 第19-21页 |
(二)反基础主义纲领 | 第21-25页 |
第二节 后哲学文化时代 | 第25-29页 |
(一)什么是“后哲学” | 第26-27页 |
(二)什么是“文化”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文化政治诗学的界定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文化政治诗学的理论表达 | 第31-46页 |
第一节 小说作为表现民主思想的典型体裁 | 第31-35页 |
(一)小说的反本质主义倾向 | 第32-34页 |
(二)小说与民主社会的建构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文学构筑国家形象 | 第35-43页 |
(一)文学:激发民族自豪感 | 第36-39页 |
(二)文学:传承美国平民宗教 | 第39-43页 |
第三节 文学经典的启迪价值 | 第43-46页 |
(一)何谓“文学经典” | 第43-45页 |
(二)何谓“启迪价值”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文化政治诗学的批评实践 | 第46-66页 |
第一节 托洛茨基与野兰花:罗蒂的公私划分主张 | 第46-50页 |
(一)公私划分的具体内涵 | 第47-48页 |
(二)学界对于罗蒂“公私划分”的争论 | 第48-50页 |
第二节 私人领域:文学与自我创造 | 第50-58页 |
(一)尼采:自我创造的超人 | 第50-52页 |
(二)反讽主义者 | 第52-54页 |
(三)一个自我创造的例子——罗蒂评普鲁斯特 | 第54-58页 |
第三节 公共领域:文学与避免残酷 | 第58-66页 |
(一)私人完美暗含的残酷——罗蒂评纳博科夫 | 第59-63页 |
(二)极权统治造成的残酷——罗蒂评奥威尔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