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9-20页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进程 | 第23-24页 |
1.4.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1.4.3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25页 |
1.4.4 国内军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25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1.5.1 军工企业 | 第25页 |
1.5.2 管理 | 第25-26页 |
1.5.3 管理能力 | 第26页 |
1.5.4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 第2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现代企业与传统军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 第27-32页 |
2.1 从人文角度审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第27页 |
2.1.1 从人文关怀角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关系 | 第27页 |
2.1.2 通过人文关怀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 第27页 |
2.2 从安全角角度研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 第27-28页 |
2.2.1 安全角度的人力资源 | 第27页 |
2.2.2 从安全角度审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财产、发展安全 | 第27-28页 |
2.2.3 从安全角度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的必要性 | 第28页 |
2.3 从胜任力角度斟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第28页 |
2.3.1 人力资源的胜任定义 | 第28页 |
2.3.2 从胜任角度审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审核 | 第28页 |
2.3.3 从胜任角度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的必要性 | 第28页 |
2.4 从经济角度思考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第28-29页 |
2.4.1 人力资源的经济成本定义 | 第29页 |
2.4.2 从经济角度审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管理成本 | 第29页 |
2.4.3 从经济角度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的必要性 | 第29页 |
2.5 从测评角度思考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第29-30页 |
2.5.1 人力资源的测评 | 第29页 |
2.5.2 从测评角度审视人力资源管理 | 第29页 |
2.5.3 从测评角度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2.6 军工企业特点 | 第30页 |
2.7 军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 第30-31页 |
2.7.1 军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特点 | 第30页 |
2.7.2 军工企业人才甄选特点 | 第30页 |
2.7.3 军工企业薪酬福利特点 | 第30-31页 |
2.7.4 军工企业人员培训特点 | 第31页 |
2.7.5 军工企业绩效管理特点 | 第31页 |
2.7.6 军工企业组织关系特点 | 第3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M公司概况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 第32-51页 |
3.1 公司介绍 | 第32页 |
3.1.1 公司概况 | 第32页 |
3.1.2 公司发展历程 | 第32页 |
3.1.3 公司主营产品 | 第32页 |
3.1.4 公司“十二五”规划 | 第32页 |
3.2 公司经营现状 | 第32-34页 |
3.2.1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 | 第32-33页 |
3.2.2 公司财务状况 | 第33-34页 |
3.3 公司发展及人力资源管理要求 | 第34页 |
3.4 公司人力资源现状概况 | 第34-40页 |
3.4.1 人力资源简况 | 第34-35页 |
3.4.2 人员简况 | 第35-36页 |
3.4.3 员工整体的知识结构 | 第36-37页 |
3.4.4 员工能力的专业技能结构 | 第37-38页 |
3.4.5 员工基本结构的年龄结构 | 第38-39页 |
3.4.6 员工基本结构的性别构成 | 第39-40页 |
3.5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 第40-50页 |
3.5.1 人力资源规划 | 第40-41页 |
3.5.2 人员招聘 | 第41-42页 |
3.5.3 培训与开发 | 第42-43页 |
3.5.4 人力资源素质评测 | 第43-45页 |
3.5.5 绩效管理 | 第45-47页 |
3.5.6 薪酬管理 | 第47-48页 |
3.5.7 福利管理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M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满意度调查及研究 | 第51-68页 |
4.1 问卷调查准备工作 | 第51-52页 |
4.1.1 调查准备工作 | 第51页 |
4.1.2 调查问问卷制订与要求 | 第51页 |
4.1.3 选择调查样本 | 第51页 |
4.1.4 调查问卷填写与归集 | 第51-52页 |
4.2 问卷调查细节分析 | 第52-65页 |
4.2.1 第1题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4.2.2 第2题分析结果 | 第53-54页 |
4.2.3 第3题分析结果 | 第54-55页 |
4.2.4 第4题分析结果 | 第55页 |
4.2.5 第5题分析结果 | 第55-56页 |
4.2.6 第6题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4.2.7 第7题分析结果 | 第57-58页 |
4.2.8 第8题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4.2.9 第9题分析结果 | 第59-60页 |
4.2.10 第10题分析结果 | 第60-61页 |
4.2.11 第11题分析结果 | 第61页 |
4.2.12 第12题分析结果 | 第61-62页 |
4.2.13 第13题分析结果 | 第62-63页 |
4.2.14 第14题分析结果 | 第63-64页 |
4.2.15 第15题分析结果 | 第64-65页 |
4.3 问卷调查结论 | 第65-67页 |
4.3.1 工作氛围层面 | 第65-66页 |
4.3.2 职业规划层面 | 第66页 |
4.3.3 职工培训层面 | 第66页 |
4.3.4 职工薪酬层面 | 第66页 |
4.3.5 绩效考核层面 | 第66-67页 |
4.3.6 职工休假福利层面 | 第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M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 | 第68-82页 |
5.1 公司人力资源问题归集 | 第68页 |
5.2 从经济成本角度提升人力资源规划能力 | 第68-72页 |
5.2.1 公司规划问题再现 | 第68页 |
5.2.2 人力资源规划问题提升出发点 | 第68-69页 |
5.2.3 提升措施 | 第69-72页 |
5.3 从专业技能及工作岗位角度提升人才招聘能力 | 第72-73页 |
5.3.1 招聘问题再现 | 第72页 |
5.3.2 公司提升人力资源招聘问题出发点 | 第72页 |
5.3.3 提升措施 | 第72-73页 |
5.4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升人才培训能力 | 第73-76页 |
5.4.1 人员培训问题再现 | 第73页 |
5.4.2 公司人力资源培训问题提升出发点 | 第73页 |
5.4.3 提升措施 | 第73-76页 |
5.5 从企业安全及人员公平角度提升绩效管理能力 | 第76-78页 |
5.5.1 绩效考核问题再现 | 第76页 |
5.5.2 公司绩效考核问题提升出发点 | 第76页 |
5.5.3 公司绩效考核完善措施 | 第76-78页 |
5.6 从员工公平角度提升薪酬管理能力 | 第78-80页 |
5.6.1 薪酬问题再现 | 第78页 |
5.6.2 公司薪酬提升出发点 | 第78-79页 |
5.6.3 公司薪酬体系完善措施 | 第79-80页 |
5.7 从人文关怀角度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 第80-81页 |
5.7.1 公司团队协作问题再现 | 第80页 |
5.7.2 提升公司人文关怀能力出发点 | 第80页 |
5.7.3 公司人文关怀完善措施 | 第80-81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军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 第82-86页 |
6.1 科学制定规划方案 | 第82页 |
6.1.1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 第82页 |
6.1.2 企业员工职业规划 | 第82页 |
6.2 制定科学的人员甄选方案 | 第82-83页 |
6.2.1 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援 | 第83页 |
6.2.2 企业自我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 第83页 |
6.3 制定科学的人员培训方案 | 第83-84页 |
6.3.1 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 第83页 |
6.3.2 完善企业内部培训计划 | 第83-84页 |
6.3.3 甄选参加培训对象 | 第84页 |
6.4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第84-85页 |
6.4.1 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 | 第84页 |
6.4.2 建立顺畅的绩效考核沟通渠道 | 第84页 |
6.4.3 加强员工胜任力 | 第84-85页 |
6.5 通过人文关怀促进团队协作 | 第85页 |
6.5.1 加强政治关怀 | 第85页 |
6.5.2 加强经济帮扶 | 第85页 |
6.5.3 完善企业制度 | 第85页 |
6.5.4 关注人才培养 | 第85页 |
6.5.5 关注企业环境建设 | 第85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7.1 结论 | 第86页 |
7.2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86页 |
7.3 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附录 | 第90-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