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存分析的Windows内核结构探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3.1 技术层面挑战 | 第11-12页 | 
|         1.3.2 实现层面挑战 | 第12页 | 
|     1.4 论文组织架构 | 第12-14页 | 
| 第2章 Windows操作系统及数据结构识别技术 | 第14-27页 | 
|     2.1 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统 | 第14-15页 | 
|     2.2 Windows内存管理 | 第15-17页 | 
|     2.3 Windows内核结构 | 第17-20页 | 
|         2.3.1 LIST_ENTRY结构 | 第17-18页 | 
|         2.3.2 EPROCESS结构 | 第18-19页 | 
|         2.3.3 ETHREAD结构 | 第19-20页 | 
|     2.4 数据结构类型识别技术 | 第20-26页 | 
|         2.4.1 聚类识别 | 第21-22页 | 
|         2.4.2 抽象类型识别 | 第22-24页 | 
|         2.4.3 基于静态分析的类型识别 | 第24-25页 | 
|         2.4.4 基于动态分析的类型识别 | 第25-2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识别内核结构体实例 | 第27-42页 | 
|     3.1 结构体实例识别原理 | 第27-28页 | 
|     3.2 操作系统内存获取 | 第28-30页 | 
|     3.3 结构体位置识别 | 第30-32页 | 
|     3.4 结构体边界识别算法设计 | 第32-40页 | 
|         3.4.1 四种基本数据类型设定 | 第32-36页 | 
|         3.4.2 结构体置信度表构建 | 第36-37页 | 
|         3.4.3 结构体边界识别 | 第37-40页 | 
|     3.5 隐藏进程识别应用 | 第40-41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实验测试与分析 | 第42-56页 | 
|     4.1 实验配置 | 第42-47页 | 
|         4.1.1 Windows虚拟机创建 | 第42-43页 | 
|         4.1.2 内核调试环境搭建 | 第43-46页 | 
|         4.1.3 扩展程序加载 | 第46-47页 | 
|     4.2 操作系统内存导出 | 第47-49页 | 
|         4.2.1 内核数据获取 | 第47-49页 | 
|         4.2.2 内存文件导出 | 第49页 | 
|     4.3 EPROCESS结构体识别 | 第49-54页 | 
|         4.3.1 基于32位系统结构体边界识别 | 第50-52页 | 
|         4.3.2 基于64位系统结构体边界识别 | 第52-54页 | 
|     4.4 其他结构体发现并识别 | 第54页 | 
|     4.5 结构体识别应用 | 第54-55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     5.1 总结 | 第56-57页 |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