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武汉市住房支付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3页
        1.3.1 国外对住房支付能力的研究情况第9-12页
        1.3.2 国内对住房支付能力的研究情况第12-13页
        1.3.3 国内外支付能力研究述评第13页
    1.4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15页
        1.5.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2 技术路线第15页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5-17页
        1.6.1 本文的创新第15-16页
        1.6.2 本文的不足第16-17页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7-22页
    2.1 本研究中涉及的重要概念第17-19页
        2.1.1 住房支付能力的概念第17-18页
        2.1.2 非住房需求的概念第18页
        2.1.3 可支配收入的概念第18-19页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1 国外支付能力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2.2.2 国外关于家庭类型的研究第20页
        2.2.3 区位理论第20-22页
3 住房可支付能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第22-31页
    3.1 比例法第22-24页
    3.2 剩余收入法第24-26页
    3.3 不匹配性方法第26-28页
    3.4 住房机会指数第28-29页
    3.5 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第29-31页
4 武汉市住房可支付能力评价第31-48页
    4.1 武汉市城镇居民住房可支付现状第31-40页
        4.1.1 住房建设情况第31-32页
        4.1.2 商品住宅和保障住房的供应情况第32页
        4.1.3 住房价格变动情况第32-36页
        4.1.4 住房成交情况第36-37页
        4.1.5 武汉市城市人口和社会保障情况第37-40页
    4.2 武汉市城镇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的评价第40-48页
        4.2.1 收入阶层的分类第40页
        4.2.2 住房户型面积的分类第40页
        4.2.3 住房区位的分类第40-41页
        4.2.4 房屋贷款相关标准的选择第41-42页
        4.2.5 房价收入比评价武汉市住房支付能力第42-43页
        4.2.6 月供收入比评价武汉市住房支付能力第43-44页
        4.2.7 月租收入比评价武汉市住房支付能力第44-45页
        4.2.8 剩余收入法评价武汉市住房支付能力第45-48页
5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48-52页
    5.1 研究结论第48-49页
        5.1.1 占40%的武汉市中低收入城市居民不具备购房能力第48页
        5.1.2 租房压力小于购房压力第48-49页
        5.1.3 武汉市城市居民剩余收入存在明显梯度分布第49页
    5.2 政策建议第49-51页
        5.2.1 增加中低阶层家庭收入第49页
        5.2.2 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第49-50页
        5.2.3 应扶持和引导租赁式住房需求满足方式第50页
        5.2.4 关注中低收入阶层的实际剩余收入第50页
        5.2.5 建立梯度型住房保障政策第50页
        5.2.6 住房保障政策应考虑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偏好第50-51页
        5.2.7 调整城市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劳动型报酬第51页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类特殊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应用--天气衍生品及其定价研究
下一篇:离散算术平均亚式期权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