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三、关键词界定 | 第9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六、研究特色 | 第11页 |
七、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八、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1 “陌生化”美学理论 | 第12-20页 |
1.1 理论定义 | 第12-13页 |
1.2 界定绘画中的“陌生化” | 第13-18页 |
1.2.1 陌生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 第13-15页 |
1.2.2 西方现代绘画对“陌生化”的完美演绎 | 第15-18页 |
1.3 从创作者与接受者角度诠释“陌生化” | 第18-20页 |
2 “陌生化”与中国当代油画 | 第20-27页 |
2.1 “陌生化”在中国当代油画中的表现 | 第20-25页 |
2.1.1 1985——1989年“陌生化”在油画中的表现 | 第20-22页 |
2.1.2 90年代之后“陌生化”在油画中的表现 | 第22-25页 |
2.2 中国当代油画出现“陌生化”的缘由 | 第25-27页 |
2.2.1 新的艺术观念和图式的融入 | 第25-26页 |
2.2.2 “陌生化”与中国大环境的关系 | 第26-27页 |
3 中国当代油画“陌生化”的实现途径 | 第27-36页 |
3.1 作品立意的陌生化 | 第27-28页 |
3.2 图式符号的个性化 | 第28-30页 |
3.3 画面构成元素的反常规性 | 第30-32页 |
3.4 在当代语境下对经典作品的重新演绎 | 第32-34页 |
3.5 对“有限色”的主观处理 | 第34-36页 |
4 “陌生化”对中国当代油画的价值和启示 | 第36-40页 |
4.1 价值:“陌生化”对中国当代油画的价值 | 第36-37页 |
4.2 启示:把握油画创作中“陌生化”的度 | 第37-38页 |
4.3 我在创作中对“陌生化”的理解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