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下行链路立方度量抑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1.2 论文贡献 | 第18-19页 |
1.3 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LTE系统及信号幅度变化度量 | 第21-44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LTE下行链路关键技术 | 第21-31页 |
2.2.1 OFDM技术 | 第21-27页 |
2.2.2 下行链路物理层过程 | 第27-31页 |
2.3 LTE信号幅度变化度量简介 | 第31-37页 |
2.3.1 峰均功率比定义 | 第31-32页 |
2.3.2 立方度量定义 | 第32-33页 |
2.3.3 互补累积分布函数 | 第33页 |
2.3.4 峰均功率比与立方度量的比较 | 第33-37页 |
2.4 立方度量抑制技术 | 第37-43页 |
2.4.1 加扰码法 | 第38-39页 |
2.4.2 星座图扩展法 | 第39页 |
2.4.3 载波保留法 | 第39-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降低CM的下降式限幅滤波技术 | 第44-58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系统性能指标 | 第44-45页 |
3.3 传统的限幅滤波算法 | 第45-48页 |
3.4 算法改进策略 | 第48-52页 |
3.4.1 最优改进策略 | 第49-50页 |
3.4.2 次优改进策略 | 第50-52页 |
3.5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52-57页 |
3.5.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2-53页 |
3.5.2 CCDF曲线 | 第53-54页 |
3.5.3 EVM性能 | 第54-55页 |
3.5.4 ACLR影响 | 第55-56页 |
3.5.5 算法收敛性比较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基于凸优化的立方度量抑制技术 | 第58-86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凸优化性能模型 | 第58-63页 |
4.2.1 凸优化基本原理 | 第58-59页 |
4.2.2 抑制立方度量的凸优化模型 | 第59-63页 |
4.3 定制的内点法方案 | 第63-79页 |
4.3.1 内点法原理 | 第63-66页 |
4.3.2 惩罚函数 | 第66页 |
4.3.3 方案实现流程 | 第66-78页 |
4.3.4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78-79页 |
4.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79-85页 |
4.4.1 仿真参数配置 | 第79-80页 |
4.4.2 单帧符号波形及频谱 | 第80-81页 |
4.4.3 EVM性能 | 第81-82页 |
4.4.4 ACLR影响 | 第82-83页 |
4.4.5 CCDF曲线 | 第83-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86-88页 |
5.1 本文总结及主要贡献 | 第86页 |
5.2 下一步的工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个人简历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