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 技术方法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原材料试验与性能指标 | 第23-33页 |
2.1 RAP料 | 第23-26页 |
2.1.1 砂当量 | 第23-24页 |
2.1.2 含水量 | 第24页 |
2.1.3 级配 | 第24-25页 |
2.1.4 针片状 | 第25-26页 |
2.2 乳化沥青 | 第26-27页 |
2.3 新集料 | 第27-28页 |
2.3.1 级配 | 第27页 |
2.3.2 针片状 | 第27-28页 |
2.4 矿粉 | 第28-29页 |
2.4.1 表观相对密度 | 第28页 |
2.4.2 含水量 | 第28-29页 |
2.4.3 粒度范围 | 第29页 |
2.5 水泥 | 第29-31页 |
2.5.1 水泥凝结时间与安定性 | 第30页 |
2.5.2 水泥胶砂强度 | 第30-31页 |
2.5.3 密度 | 第31页 |
2.6 水 | 第31-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33-53页 |
3.1 实验室配合比设计 | 第33-48页 |
3.1.1 级配的初步确定 | 第34-36页 |
3.1.2 大型马歇尔试件成型方法研究 | 第36-40页 |
3.1.3 确定土工击实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3.1.4 确定最佳含水率OWC | 第41-43页 |
3.1.5 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EC | 第43-47页 |
3.1.5.1 试件空隙率 | 第43-45页 |
3.1.5.2 试件马歇尔稳定度和浸水马歇尔稳定度 | 第45-46页 |
3.1.5.3 关系曲线与结论 | 第46-47页 |
3.1.6 确定外掺剂添加量 | 第47-48页 |
3.1.6.1 确定水泥添加量 | 第47-48页 |
3.1.6.2 确定矿粉添加量 | 第48页 |
3.2 力学验证试验 | 第48-52页 |
3.2.1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 第49页 |
3.2.2 劈裂试验 | 第49-50页 |
3.2.3 冻融劈裂强度 | 第50-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53-79页 |
4.1 抗压回弹模量 | 第53-61页 |
4.1.1 单轴压缩试验试样 | 第53-55页 |
4.1.2 单轴压缩试验参数 | 第55页 |
4.1.3 单轴压缩试验过程 | 第55-56页 |
4.1.4 试验数据与分析 | 第56-61页 |
4.1.4.1 抗压强度试验数据与分析 | 第56-57页 |
4.1.4.2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数据与分析 | 第57-61页 |
4.2 低温抗裂性能 | 第61-76页 |
4.2.1 低温抗裂性能试验试样 | 第61-64页 |
4.2.2 低温性能试验参数 | 第64页 |
4.2.3 小梁低温三点弯试验过程 | 第64-65页 |
4.2.4 试验数据与分析 | 第65-76页 |
4.3 高温稳定性能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第79-93页 |
5.1 本课题依托工程 | 第79-80页 |
5.2 冷再生施工工艺 | 第80-84页 |
5.2.1 施工设备要求 | 第80-81页 |
5.2.2 拌合要求 | 第81页 |
5.2.3 摊铺要求 | 第81-83页 |
5.2.4 碾压要求 | 第83-84页 |
5.2.5 接缝与养生要求 | 第84页 |
5.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第84-90页 |
5.3.1 级配控制 | 第85页 |
5.3.2 含水率控制 | 第85-86页 |
5.3.3 乳化沥青含量 | 第86-87页 |
5.3.4 水泥含量 | 第87-88页 |
5.3.5 劈裂强度 | 第88-89页 |
5.3.6 压实度 | 第89页 |
5.3.7 厚度 | 第89-90页 |
5.3.8 平整度 | 第90页 |
5.4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第90-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3页 |
6.2 建议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发表的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