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四、版本界定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林希元生平及著述 | 第16-40页 |
第一节 教育经历 | 第16-22页 |
一、家学 | 第16-19页 |
二、师承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仕宦经历 | 第22-29页 |
第三节 交游考述 | 第29-37页 |
一、在乡读书时期 | 第30-31页 |
二、入仕为官时期 | 第31-35页 |
三、致仕回籍时期 | 第35-37页 |
第四节 著述 | 第37-40页 |
一、经部著作 | 第37-38页 |
二、其他著作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同安林次崖先生文集》版本及内容 | 第40-55页 |
第一节 《同安林次崖先生文集》的版本 | 第40-41页 |
一、明万历四十年刊本 | 第40页 |
二、乾隆十七年陈胪声诒燕堂刻本 | 第40页 |
三、光绪二十八年会文堂重刻本 | 第40-41页 |
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 | 第41页 |
五、厦门大学出版社点校本 | 第41页 |
第二节 《同安林次崖先生文集》内容 | 第41-55页 |
一、政论类 | 第42-43页 |
二、交游类 | 第43-51页 |
三、杂议类 | 第51-55页 |
第三章 从《同安林次崖先生文集》看林希元思想及主张 | 第55-76页 |
第一节 政治思想及主张 | 第55-66页 |
一、以才取士的选官思想 | 第55-57页 |
二、黜陟适当的考核方法 | 第57-58页 |
三、关注民生的救荒措施 | 第58-60页 |
四、征剿大同的主征思想 | 第60-62页 |
五、征讨安南,收复四峒 | 第62-66页 |
第二节 经济思想及主张 | 第66-71页 |
一、均税恤穷,发展农业 | 第66-67页 |
二、开放发展,积极通商 | 第67-71页 |
第三节 理学和文学思想 | 第71-73页 |
一、批判继承的理学思想 | 第71-72页 |
二、“适用则贵”的文学思想 | 第72-73页 |
第四节 教育思想 | 第73-76页 |
第四章 《同安林次崖先生文集》的文献价值 | 第76-83页 |
第一节 保存政治史料 | 第76-78页 |
第二节 保存社会史料 | 第78-80页 |
第三节 保存人物史料 | 第80-83页 |
结语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 | 第91-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