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魏晋怀乡文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14页
第一章 怀乡文学的渊源第14-19页
    第一节 怀乡文学的界定第14-16页
        一、怀乡文学的界定第14-15页
        二、怀乡文学与羁旅、行旅文学区别第15-16页
    第二节 怀乡文学的起源及其发展第16-19页
        一、怀乡文学的起源第16-18页
        二、怀乡文学的发展第18-19页
第二章 魏晋怀乡文学发展状况概述第19-27页
    第一节 魏晋时期怀乡文学的创作背景及产生原因第19-24页
        一、创作背景第19-22页
        二、产生原因第22-24页
    第二节 魏晋时期怀乡文学发展概述第24-27页
        一、曹魏时期怀乡文学发展状况第25-26页
        二、西晋时期怀乡文学发展状况第26-27页
        三、东晋时期怀乡文学发展状况第27页
第三章 魏晋怀乡文学创作的不同类型及情感的阐发第27-34页
    第一节 故乡的怀念第27-29页
        一、对故乡的怀念第28页
        二、对故乡亲友的怀念第28-29页
    第二节 对故国、故土的追思第29页
    第三节 文人怀乡情感的阐发第29-34页
        一、怀乡情感阐发的思想原因:家国思想第30-31页
        二、怀乡情感阐发的心理原因:精神寄托第31页
        三、怀乡情感阐发的现实原因:故乡美好记忆与他乡羁旅之苦第31-32页
        四、怀乡情感阐发的具体内涵:悲剧意识、忧患意识、群体意识和家园意识第32-34页
第四章 魏晋怀乡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第34-51页
    第一节 魏晋怀乡文学的审美基调第34-36页
        一、悲情审美第35页
        二、愉情性文学接受第35-36页
    第二节 魏晋怀乡文学的写作手法第36-40页
        一、赋的诗化第36-39页
        二、诗的赋化第39-40页
    第三节 魏晋怀乡文学的艺术思维第40-47页
        一、魏晋怀乡文学艺术思维模式第40-42页
        二、魏晋文人怀乡起兴的意象类型第42-47页
    第四节 魏晋怀乡文学的艺术手法第47-51页
        一、抒情方式第47页
        二、语言表达第47-48页
        三、语言修辞第48-51页
第五章 曹植与陆机的怀乡文学作品第51-59页
    第一节 曹植的怀乡文学作品第51-54页
        一、描写细致、善用修辞第52-53页
        二、语言优美、抒情真切第53-54页
    第二节 陆机的怀乡文学作品第54-59页
        一、悲伤的情感基调第55-56页
        二、独特的意象选择第56-57页
        三、对形式美得追求第57-59页
第六章 魏晋怀乡文学对后世的影响第59-69页
    第一节 怀乡赋对南北朝的影响第59-63页
        一、谢朓作品的文辞与声律第59-60页
        二、庾信作品的景物与用典第60-61页
        三、江淹作品的丰富情感第61-62页
        四、萧纲作品的语言表达第62-63页
    第二节 怀乡诗对唐代的影响第63-69页
        一、唐代怀乡诗的开拓第63-66页
        二、王粲意象的继承第66-69页
结语第69-70页
附录一 魏晋怀乡诗篇目表第70-73页
附录二 魏晋怀乡文篇目表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姜夔、张炎词对比研究
下一篇:《三侠五义》的人民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