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15-20页 |
1.2.1 能量串级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2 STCC区涡旋动能谱季节变化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2.3 高度计观测的混叠现象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0-22页 |
1.3.1 全球范围内地转湍流的斜压动能与正压动能串级 | 第20页 |
1.3.2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的涡旋动能串级的季节变化 | 第20-21页 |
1.3.3 高度计观测中的混叠效应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地转湍流中的正压和斜压动能串级的全球分布特征 | 第22-47页 |
2.1 所用资料与处理方法 | 第22-26页 |
2.1.1 ECCO2数据及AVISO海表面高度数据 | 第22页 |
2.1.2 动力正交模态与正压斜压速度分解 | 第22-24页 |
2.1.3 动能谱通量 | 第24-25页 |
2.1.4 矩形区域的选择 | 第25-26页 |
2.1.5 数据的预处理 | 第26页 |
2.2 正压动能谱通量的全球分布 | 第26-35页 |
2.2.1 正压动能谱通量 | 第26-27页 |
2.2.2 正压动能逆向串级振幅的全球分布 | 第27-30页 |
2.2.3 正压动能逆向串级注入尺度的全球分布 | 第30-34页 |
2.2.4 正压动能逆向串级驻足尺度的全球分布 | 第34-35页 |
2.2.5 纬向平均的正压动能谱通量的全球分布 | 第35页 |
2.3 海表面第一斜压动能谱通量的全球分布 | 第35-42页 |
2.3.1 第一斜压动能逆向串级振幅的全球分布 | 第36页 |
2.3.2 第一斜压动能逆向串级注入尺度的全球分布 | 第36-37页 |
2.3.3 第一斜压动能逆向串级驻足尺度的全球分布 | 第37页 |
2.3.4 纬向平均的第一斜压动能谱通量的分布 | 第37-42页 |
2.4 第一斜压动能谱通量随深度的变化特征 | 第42-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STCC区地转湍流动能谱的季节变化 | 第47-64页 |
3.1 本章数据资料和研究方法 | 第47-48页 |
3.1.1 高度计数据与WOA气候态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 第47页 |
3.1.2 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3.2 STCC区涡旋动能及动能谱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48-54页 |
3.3 STCC区涡动能谱季节变化的原因 | 第54-62页 |
3.3.1 STCC区的斜压不稳定增长率及斜压尺度的季节变化 | 第54-59页 |
3.3.2 STCC区涡动能串级的季节变化 | 第59-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高度计观测去混叠研究 | 第64-84页 |
4.1 本章数据及处理方法 | 第64-65页 |
4.1.1 高度计数据 | 第64页 |
4.1.2 底压数据 | 第64页 |
4.1.3 验潮站数据 | 第64-65页 |
4.1.4 拉格朗日漂流数据 | 第65页 |
4.2 高频混叠在日本海产生的机制 | 第65-69页 |
4.3 混叠校正的方法 | 第69-71页 |
4.4 混叠校正的检验方式 | 第71-73页 |
4.5 混叠校正的结果比较 | 第73-83页 |
4.5.1 混叠校正前后与漂流数据的比较 | 第73-80页 |
4.5.2 混叠校正前后与验潮站比较结果 | 第80-81页 |
4.5.3 混叠校正前后中尺度涡的差异 | 第81-82页 |
4.5.4 用验潮站校正混叠的结果 | 第82-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4-86页 |
5.2 下一步研究与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