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9页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10-13页 |
一、从“减负增效”到“iPad进课堂” | 第10-11页 |
二、“iPad进课堂”带来的疑问 | 第11-12页 |
三、如何看待“iPad进课堂”:积极心理学视角 | 第12页 |
四、信息技术与教学关系: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融合观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iPad教学设备 | 第13-14页 |
二、小学课堂教学 | 第14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一、“iPad进课堂”的国内外现状 | 第15页 |
二、iPad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三、积极心理学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19-33页 |
第一节 基本策略:个案研究 | 第19-20页 |
一、个案研究的定义与价值 | 第19-20页 |
二、为何选北京市H小学作为个案点 | 第2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一、访谈法 | 第21-22页 |
二、观察法 | 第22-23页 |
三、研究者进入的身份、研究过程与研究伦理考量 | 第23页 |
第三节 背景故事:iPad进入锐意革新的H小学 | 第23-27页 |
一、锐意革新的H小学 | 第24-25页 |
二、H小学信息化与iPad进入课堂 | 第25-27页 |
第四节 H小学教学应用iPad:课堂案例分析 | 第27-33页 |
一、《四边形分类》课堂实录片段 | 第27-32页 |
二、iPad课堂《四边形分类》评析 | 第32-33页 |
第二章 H小学“iPad进课堂”现状调查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各方观点 | 第33-38页 |
一、教师的感受 | 第33-37页 |
二、学生的观点 | 第37-38页 |
三、家长的观点 | 第38页 |
第二节 H小学“iPad进课堂”的特别问题:分歧 | 第38-42页 |
一、学校管理层的分歧 | 第39-40页 |
二、教师与校方的分歧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进一步的讨论 | 第42-47页 |
第一节 “iPad进课堂”与“减负增效” | 第42-44页 |
一、从“减负”到“增效” | 第42-43页 |
二、iPad对课堂的“增效”和对教师的“增负” | 第43-44页 |
第二节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 第44-47页 |
一、构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 第44-45页 |
二、引导学生的积极体验 | 第45页 |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学校管理角度的对策建议 | 第47-52页 |
第一节 iPad课堂教学管理对策 | 第47-49页 |
一、iPad教学发展思路的对策 | 第47-48页 |
二、学生视力保护的对策 | 第48-49页 |
三、教育技术层面的对策 | 第49页 |
第二节 合理展开iPad课堂教学的建议 | 第49-52页 |
一、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 第49-50页 |
二、加强校本数字化资源建设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