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目的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 第16-17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2 财产保险市场供给的理论分析 | 第18-26页 |
2.1 财产保险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2.1.1 财产保险市场供给含义 | 第18页 |
2.1.2 影响财产保险市场供给的因素分析 | 第18-20页 |
2.2 财产保险市场供给的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2.2.1 风险理论 | 第20-22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2.2.4 供给理论 | 第24-26页 |
3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供给的现状分析 | 第26-38页 |
3.1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分析 | 第26-32页 |
3.1.1 财产保险市场保费收入情况 | 第26-29页 |
3.1.2 财产保险保险深度分析 | 第29-30页 |
3.1.3 财险保险密度 | 第30-31页 |
3.1.4 财产保险的市场的险种结构情况 | 第31-32页 |
3.1.5 财险赔款支出 | 第32页 |
3.2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供给的现状分析 | 第32-36页 |
3.2.1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供给规模情况 | 第32-34页 |
3.2.2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供给主体分析 | 第34-36页 |
3.3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3.3.1 财产保险区域发展不均衡 | 第36页 |
3.3.2 市场结构过于集中,竞争度比较弱 | 第36页 |
3.3.3 市场险种结构单一 | 第36-37页 |
3.3.4 保险服务水平低 | 第37-38页 |
4 影响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供给的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4.1 经营财产保险的资本量 | 第38-39页 |
4.2 财产保险市场人员情况 | 第39-40页 |
4.3 财产保险产品的价格 | 第40-41页 |
4.4 财产保险市场净利润 | 第41-42页 |
4.5 财产保险市场需求情况 | 第42-43页 |
5 影响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供给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3-50页 |
5.1 模型的建立与数据的选取 | 第43页 |
5.1.1 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5.1.2 样本数据 | 第43页 |
5.2 实证过程 | 第43-48页 |
5.2.1 相关分析 | 第43-45页 |
5.2.2 多重共线性的诊断 | 第45-46页 |
5.2.3 消除多重共线性 | 第46页 |
5.2.4 显著性检验 | 第46-48页 |
5.3 对实证结果的解释及结论 | 第48-50页 |
5.3.1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5.3.2 结论 | 第49-50页 |
6 推动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供给的对策建议 | 第50-59页 |
6.1 扩大财产保险市场的需求 | 第50-51页 |
6.1.1 宣传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意识 | 第50页 |
6.1.2 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 | 第50-51页 |
6.2 完善财产保险市场的主体 | 第51-53页 |
6.2.1 扶持中小型的财产保险公司 | 第51-52页 |
6.2.2 选择有利的财产保险公司组织形式 | 第52-53页 |
6.3 改善财产保险市场的结构 | 第53页 |
6.4 健全财产保险的产品体系 | 第53-54页 |
6.4.1 拓展保障型财产保险产品 | 第53-54页 |
6.4.2 发展非寿险投资型产品 | 第54页 |
6.5 加强财产保险市场基础建设 | 第54-55页 |
6.5.1 完备法律制度和法规制度 | 第54页 |
6.5.2 完善监管制度 | 第54-55页 |
6.6 提升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其盈利能力 | 第55-57页 |
6.7 提高财险从业人员素质 | 第57-58页 |
6.8 实施区域性的财产保险政策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