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1篇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第1章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研究 | 第14-20页 |
1 流感病毒的分类 | 第14页 |
2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特点 | 第14-17页 |
3 禽流感病毒分子的感染宿主细胞的特点 | 第17-20页 |
第2章 禽流感的流行现状以及H4N6亚型的感染趋势 | 第20-23页 |
1 禽流感的流行概况 | 第20-21页 |
2 低致病性禽流感及H4N6亚流感病毒流行概况 | 第21-23页 |
第3章 流感病毒的拯救 | 第23-27页 |
1 流感病毒拯救的概念 | 第23页 |
2 拯救技术的建立 | 第23-24页 |
3 感染性流感病毒的成功拯救 | 第24-25页 |
4 拯救技术的应用 | 第25-26页 |
5 总结 | 第26-27页 |
第2篇 研究内容 | 第27-49页 |
第1章 H4N6八质粒拯救系统的构建 | 第27-35页 |
1 材料 | 第27-28页 |
2 方法 | 第28-32页 |
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4 讨论 | 第33-34页 |
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2章 重组H4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拯救 | 第35-42页 |
1 材料 | 第35-36页 |
2 方法 | 第36-40页 |
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重组H4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42-49页 |
1 材料 | 第42页 |
2 鉴定方法 | 第42-44页 |
3 重组H4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44-45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5 讨论 | 第47-48页 |
6 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篇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的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