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3页 |
CONTENTS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1.1 引言 | 第17-21页 |
1.1.1 混沌研究的历史沿革 | 第17-18页 |
1.1.2 混沌的定义 | 第18-19页 |
1.1.3 混沌的基本特征 | 第19-21页 |
1.2 混沌与超混沌系统生成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 混沌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3-2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一个新的混沌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 第25-43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新混沌系统的构建与基本分析 | 第26-29页 |
2.2.1 连续功率谱与Poincare截面图 | 第27-28页 |
2.2.2 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 第28-29页 |
2.3 系统参数的影响 | 第29-36页 |
2.3.1 系统参数的影响 | 第29-32页 |
2.3.2 双参数恒Lyapunov指数谱特性分析 | 第32页 |
2.3.3 双参数非线性调幅特性分析 | 第32-35页 |
2.3.4 调幅度特性分析 | 第35-36页 |
2.4 混沌系统的拓扑马蹄分析 | 第36-39页 |
2.4.1 拓扑马蹄理论回顾 | 第36-37页 |
2.4.2 混沌系统的拓扑马蹄分析 | 第37-39页 |
2.5 混沌系统的电路仿真实验 | 第39-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一类超混沌系统的生成与实现 | 第43-59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一个新的超混沌系统 | 第44-51页 |
3.2.1 新超混沌系统模型 | 第44-45页 |
3.2.2 新超混沌系统基本特性 | 第45-49页 |
3.2.3 超混沌系统的电路实验 | 第49-51页 |
3.3 四翼超混沌系统 | 第51-57页 |
3.3.1 发散性和吸引子的存在性 | 第51页 |
3.3.2 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 第51-52页 |
3.3.3 动力学行为观察 | 第52-55页 |
3.3.4 Lyapunov指数谱和分岔分析 | 第55-56页 |
3.3.5 四翼超混沌系统的电路实现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环状Chua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 第59-69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对称群V_4 | 第60页 |
4.3 广义环映射 | 第60-62页 |
4.3.1 广义环映射 | 第60-61页 |
4.3.2 奇怪吸引子 | 第61-62页 |
4.4 基于广义环映射的环状Chua系统 | 第62-66页 |
4.4.1 环状Chua系统 | 第63-64页 |
4.4.2 周期轨道的映射 | 第64-66页 |
4.4.3 控制参数k_1,k_2,k_3的影响 | 第66页 |
4.5 环状Chua混沌系统的DSP实现 | 第66-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混沌控制 | 第69-79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永磁同步电动机混沌控制研究现状 | 第69-70页 |
5.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70-72页 |
5.4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自适应混沌控制 | 第72-78页 |
5.4.1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 第72-74页 |
5.4.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自适应混沌控制及仿真分析 | 第74-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分数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建模及其混沌控制 | 第79-89页 |
6.1 引言 | 第79页 |
6.2 分数阶混沌概述 | 第79-81页 |
6.3 分数阶微分方程基本知识 | 第81-82页 |
6.3.1 分数阶微分定义 | 第81页 |
6.3.2 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算法 | 第81-82页 |
6.3.3 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 | 第82页 |
6.4 分数阶永磁同步电动机 | 第82-83页 |
6.5 分数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自适应混沌控制 | 第83-88页 |
6.5.1 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 | 第84-85页 |
6.5.2 分数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自适应混沌控制 | 第85-86页 |
6.5.3 数值仿真 | 第86-8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基于LMI的混沌与超混沌系统的鲁棒控制 | 第89-99页 |
7.1 引言 | 第89-90页 |
7.2 预备知识 | 第90-91页 |
7.3 线性状态反馈控制一类混沌与超混沌系统 | 第91-95页 |
7.3.1 线性状态反馈控制方案设计 | 第91-93页 |
7.3.2 数值例子 | 第93-95页 |
7.4 简化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分析 | 第95-97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八章 超混沌系统的广义追踪控制 | 第99-117页 |
8.1 引言 | 第99-100页 |
8.2 一类五阶超混沌电路系统的加速追踪控制 | 第100-106页 |
8.2.1 系统模型和问题描述 | 第100-101页 |
8.2.2 控制器设计 | 第101-103页 |
8.2.3 数值仿真 | 第103-106页 |
8.3 一个新的超混沌系统的自适应追踪控制 | 第106-110页 |
8.3.1 自适应追踪控制器的设计 | 第107-108页 |
8.3.2 数值仿真 | 第108-110页 |
8.4 一类超混沌系统的鲁棒广义追踪控制 | 第110-115页 |
8.4.1 问题描述 | 第110-111页 |
8.4.2 自适应控制方案设计 | 第111-112页 |
8.4.3 数值例子 | 第112-115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1-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