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1.5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研究区域和数据 | 第14-18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4-16页 |
2.1.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4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4-15页 |
2.1.3 交通概况 | 第15-16页 |
2.2 数据整理与建库 | 第16-18页 |
2.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6-17页 |
2.2.2 数据处理与建库 | 第17-18页 |
3 基于小时交流圈的区域交通格局研究 | 第18-25页 |
3.1 小时交流圈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3.1.1 小时交流圈概念 | 第18-19页 |
3.1.2 小时交流圈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3.2 小时交流圈的现状 | 第20-21页 |
3.3 2020 年规划路网小时交流圈分布 | 第21-2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4 基于路网通达性的区域交通格局研究 | 第25-32页 |
4.1 通达性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4.1.1 通达性概念 | 第25-26页 |
4.1.2 通达性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4.2 路网通达性计算 | 第27-29页 |
4.2.1 最短空间距离通达性 | 第27-28页 |
4.2.2 最短时间距离通达性 | 第28-29页 |
4.3 路网变形系数 | 第29-3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5 基于经济联系度的区域经济格局研究 | 第32-39页 |
5.1 经济联系度概念和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5.1.1 重力度量模型 | 第32-33页 |
5.1.2 断裂点模型 | 第33-34页 |
5.2 经济格局分布 | 第34-37页 |
5.2.1 经济联系度分布 | 第34-36页 |
5.2.2 区域中心城市辐射范围 | 第36-3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6 区域交通格局与经济格局关系初探 | 第39-43页 |
6.1 区域交通状况和 GDP 相互影响关系 | 第39-41页 |
6.2 区域交通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 | 第41-43页 |
6.2.1 空间格局的相似性 | 第41-42页 |
6.2.2 空间格局的差异性 | 第42-4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3-4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43-45页 |
7.1.1 区域交通格局 | 第43-44页 |
7.1.2 区域经济格局 | 第44页 |
7.1.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 第44-45页 |
7.2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