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1页 |
1.1.3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综合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个案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5页 |
1.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慈善事业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官办慈善组织的涵义 | 第17-18页 |
2.1.2 慈善公信力建设的涵义 | 第18页 |
2.2 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 | 第18-21页 |
2.2.1 公信力建设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2.2.2 公信力建设的主要评价指标 | 第19-21页 |
2.3 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21-23页 |
2.4 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2.4.1 科尔曼信任理论 | 第23页 |
2.4.2 公民社会理论 | 第23-24页 |
2.4.3 理论综述 | 第24-25页 |
第3章 沈阳市慈善总会公信力建设概述 | 第25-34页 |
3.1 沈阳慈善总会的公信力建设现状 | 第25-32页 |
3.1.1 慈善主体建设 | 第25-26页 |
3.1.2 外部关系营建 | 第26-28页 |
3.1.3 制度建设 | 第28-29页 |
3.1.4 信息公开 | 第29-30页 |
3.1.5 项目评估 | 第30-32页 |
3.2 沈阳市慈善总会公信力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32-34页 |
3.2.1 慈善网格化运行 | 第32页 |
3.2.2 独立的财务审计 | 第32页 |
3.2.3 完整的项目体系 | 第32-33页 |
3.2.4 多种形式的慈善宣传方式 | 第33-34页 |
第4章 沈阳市慈善总会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4-39页 |
4.1 沈阳市慈善总会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4.1.1 慈善组织缺乏独立性 | 第34页 |
4.1.2 募捐活动行政色彩浓厚,缺少第三方评估机制 | 第34-35页 |
4.1.3 理事会制度运行流于表面 | 第35页 |
4.1.4 慈善捐赠未实行阳光操作 | 第35页 |
4.2 沈阳市慈善事业公信力建设问题的原因 | 第35-39页 |
4.2.1 慈善组织的公共责任理念不强 | 第35-36页 |
4.2.2 政府对慈善组织管理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 第36-37页 |
4.2.3 缺少规范慈善组织的法律 | 第37页 |
4.2.4 理事会未充分发挥作用,自律氛围缺乏 | 第37-38页 |
4.2.5 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8-39页 |
第5章 促进沈阳市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对策 | 第39-44页 |
5.1 加强主体建设 | 第39页 |
5.2 加强外部监督 | 第39-41页 |
5.2.1 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强化监督 | 第39-40页 |
5.2.2 发挥公众和媒介的监督作用 | 第40-41页 |
5.3 制度建设 | 第41-42页 |
5.3.1 完善慈善立法 | 第41页 |
5.3.2 完善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方式,建立问责机制 | 第41-42页 |
5.4 强化项目评估 | 第42-43页 |
5.4.1 优化慈善项目管理机制,按需分配慈善资源 | 第42页 |
5.4.2 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 第42-43页 |
5.5 强化信息公开 | 第43-4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4-45页 |
6.1 几点认识 | 第44页 |
6.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