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奶牛高酮血症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特征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缩略词符号说明第16-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29页
    1.1 奶牛酮病第18-21页
        1.1.1 奶牛酮病概述第18页
        1.1.2 奶牛酮病病因第18-19页
        1.1.3 奶牛酮病发病机制第19页
        1.1.4 奶牛酮病临床症状第19-20页
        1.1.5 奶牛酮病检测方法第20页
        1.1.6 奶牛酮病的防治第20-21页
    1.2 奶牛分娩前后能量负平衡第21-22页
        1.2.1 围产期能量负平衡作用机制第21-22页
        1.2.2 围产期能量负平衡对机体的影响及治疗第22页
    1.3 肝功能第22-23页
        1.3.1 肝功能代谢机制第22-23页
        1.3.2 肝功能异常与奶牛酮病的关系第23页
    1.4 肾功能第23-24页
        1.4.1 肾功能代谢机制第23-24页
        1.4.2 肾功能代谢与奶牛酮病的关系第24页
    1.5 瘦素(leptin)第24-26页
        1.5.1 瘦素的概述第24页
        1.5.2 瘦素对奶牛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第24-25页
        1.5.3 瘦素对奶牛机体激素的调控作用第25-26页
        1.5.4 瘦素与奶牛机体免疫的关系第26页
        1.5.5 瘦素与奶牛分娩的关系第26页
    1.6 奶牛酮病对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第26-27页
        1.6.1 奶牛酮病对产奶量的影响第26-27页
        1.6.2 奶牛酮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第27页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7-28页
    1.8 试验方案设计第28-29页
第二章 奶牛围产期血浆部分肝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对奶牛高酮血症的临床意义第29-53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2.2.1 试验动物第29-30页
        2.2.2 饲料配方第30页
        2.2.3 数据采集第30页
        2.2.4 试验试剂第30-31页
        2.2.5 检测方法第31页
        2.2.6 仪器设备第31-32页
        2.2.7 试验设计第32页
        2.2.8 数据处理第3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2-50页
        2.3.1 奶牛分娩前后高酮组与对照组血浆中酮体与肝生化指标(NEFA、AST、GGT、TP、ALB、GLB、TBIL、DBIL)指标的动态变化第32-38页
        2.3.2 高酮组与对照组奶牛分娩前后肝生化指标总体M±SD结果分析第38-41页
        2.3.3 奶牛分娩前期与分娩后高酮组与对照组血浆中肝功能指标(NEFA、AST、GGT、TP、ALB、GLB、TBIL、DBIL)与血酮和血糖相关性分析与比较第41-49页
        2.3.4 NEFA对奶牛高酮血症的筛查第49-50页
    2.4 讨论第50-52页
        2.4.1 高酮组奶牛与对照组奶牛分娩前后血浆中肝功能代谢指标动态变化分析第50-51页
        2.4.2 奶牛分娩前后高酮组与对照组血浆中肝功能指标与血酮相关性分析第51-52页
        2.4.3 NEFA产前产后对高酮血症筛检有效性分析第52页
    2.5 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奶牛分娩前后高酮血症与肾脏代谢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第53-69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3.2.1 试验动物第53-54页
        3.2.2 饲料配方第54页
        3.2.3 血样采集第54页
        3.2.4 试剂与测定第54页
        3.2.5 仪器设备第54-55页
        3.2.6 试验设计第55页
        3.2.7 数据处理第5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5-66页
        3.3.1 奶牛分娩前后高酮血组与对照组血浆中肾生化指标动态变化分析第55-58页
        3.3.2 奶牛分娩前后血浆中KET、BUN、CR、UA和LD总体平均含量分析第58-62页
        3.3.3 奶牛分娩前后肾功能指标与酮体相关性分析第62-64页
        3.3.4 奶牛分娩前后血浆中部分肾功能指标与血浆中酮体含量的回归分析第64-66页
    3.4 讨论第66-68页
        3.4.1 高酮组奶牛与对照组奶牛分娩前后血浆中肾功能代谢指标动态变化分析第66-67页
        3.4.2 奶牛分娩前后血浆中KET、BUN、CR、UA和LD总体平均含量比较第67页
        3.4.3 奶牛分娩前后肾功能指标与酮体相关性分析第67-68页
        3.4.4 高酮组奶牛血浆中部分肾功能指标与血浆中酮体含量的回归分析第68页
    3.5 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奶牛分娩前后体内瘦素浓度与脂类代谢相关性研究第69-85页
    4.1 引言第6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9-72页
        4.2.1 试验动物第69-70页
        4.2.2 饲料配方第70页
        4.2.3 血样采集第70页
        4.2.4 检测方法第70页
        4.2.5 仪器设备第70-71页
        4.2.6 试验设计第71页
        4.2.7 数据处理第71-7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2-82页
        4.3.1 高甘油三脂组奶牛与对照组奶牛产犊前后瘦素与脂类代谢的动态变化分析第72-75页
        4.3.2 高甘油三脂组奶牛与对照组奶牛脂类代谢过程中各个指标总体均数比较第75-78页
        4.3.3 奶牛分娩前后时期脂类代谢指标与瘦素相关性分析第78-80页
        4.3.4 奶牛分娩前后血浆中瘦素与脂类代谢物质的回归分析第80-82页
    4.4 讨论第82-83页
        4.4.1 两组奶牛血浆中leptin与脂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第82页
        4.4.2 高血脂组奶牛与对照组奶牛血浆中leptin与脂类物质总体均数比较第82-83页
        4.4.3 血浆中leptin与脂类代谢物质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第83页
    4.5 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 奶牛高酮血症对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第85-94页
    5.1 引言第85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85-87页
        5.2.1 试验动物第85-86页
        5.2.2 饲料配方第86页
        5.2.3 数据采集第86页
        5.2.4 试剂和仪器第86页
        5.2.5 试验设计第86-87页
        4.2.6 数据处理第87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87-91页
        5.3.1 血浆中酮体、产奶量与体况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第87-89页
        5.3.2 高血酮组奶牛与对照组奶牛分娩前后血浆中酮体、体况评分和产后产奶量的含量分析第89-90页
        5.3.3 高血酮组奶牛与对照组奶牛泌乳早期繁殖性能分析第90-91页
    5.4 讨论第91-92页
        5.4.1 高血酮组奶牛和对照组奶牛MY与BCS动态变化分析第91-92页
        5.4.2 高血酮症对奶牛紫殖性能的影响第92页
    5.5 小结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4页
附录一、血浆中酮体的测定(改良水杨醛比色法)第104-106页
附录二、血糖的测定(邻甲苯胺法)第106-108页
附录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IFCC法)第108-109页
附录四、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铜离子比色法试剂盒)第109-110页
附录五、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钒酸盐氧化法试剂盒)第110-111页
附录六、总胆红素(TBIL)测定(钒酸盐氧化法试剂盒)第111-112页
附录七、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测定(IFCC法)第112-113页
附录八、总蛋白(TP)测定(双缩脲法)第113-114页
附录九、白蛋白(ALB)测定(溴甲酚绿法)第114-115页
附录十、尿素氮(BUN)测定(脲酶法)第115-116页
附录十一、肌酐(CR)测定(苦味酸测定法)第116-117页
附录十二、尿酸(UA)测定(尿酸酶终点法)第117-118页
附录十三、乳酸(LD)测定(氧化酶法)第118-119页
附录十四、总脂(TL)测定(香草醛比色法)第119-120页
附录十五、甘油三酯(TG)测定(氧化酶法)第120-121页
附录十六、总胆固醇(TC)测定(氧化酶法)第121-122页
附录十七、瘦素(Leptin)的测定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英语写作反馈研究
下一篇: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效益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