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债务人对债权准占有人给付的效力--以冒领存款纠纷为研究对象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债务人对债权准占有人清偿制度及其法理依据 | 第9-15页 |
第一节 债务人对债权准占有人清偿的构成要件 | 第9-13页 |
一、 受领人为债权准占有人 | 第9-11页 |
二、 债务人主观上须为善意 | 第11-12页 |
三、 给付义务客观履行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债务人对债权准占有人清偿制度的法理依据 | 第13-15页 |
一、 交易安全 | 第13-14页 |
二、 外观法理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审判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准占有理论适用之争 | 第15-17页 |
一、 肯定说 | 第15-16页 |
二、 否定说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冒领存款纠纷典型案例 | 第17-21页 |
一、 债务人对真实债权证书持有人的给付 | 第17-18页 |
二、 债务人对伪造债权证书持有人的给付 | 第18-21页 |
第三节 审判实务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一、 同案不同判 | 第21页 |
二、 法律构成不一 | 第21-22页 |
第四节 债权准占有理论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债务人对债权准占有人清偿理论的具体适用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债务人的归责事由 | 第25-30页 |
一、 金融机构的注意义务 | 第26-27页 |
二、 审查存款人身份的义务 | 第27-28页 |
三、 验证存款凭证真伪义务 | 第28-29页 |
四、 识别身份证件真伪义务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债权人的归责事由 | 第30-32页 |
一、 存款人的注意义务 | 第30-31页 |
二、 存款人过错之认定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债务人对债权准占有人清偿的法律效果 | 第32-35页 |
第一节 当事人之间的法律效力 | 第32-34页 |
一、 存款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2页 |
二、 存款人与存款冒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2-33页 |
三、 金融机构与存款冒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过失相抵原则的适用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