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 第19-2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2.1.1 研究区位置 | 第19页 |
2.1.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0页 |
2.2 区域地质特征 | 第20-22页 |
2.2.1 地层 | 第20页 |
2.2.2 构造 | 第20-21页 |
2.2.3 岩浆岩 | 第21页 |
2.2.4 矿产 | 第21-22页 |
2.3 典型矿区成矿特征 | 第22-24页 |
2.3.1 成矿区地质背景 | 第22页 |
2.3.2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2页 |
2.3.3 变质作用 | 第22-23页 |
2.3.4 矿床成因 | 第23-24页 |
3 遥感数据处理及金矿化信息提取 | 第24-40页 |
3.1 遥感数据源 | 第24页 |
3.2 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24-29页 |
3.2.1 几何校正 | 第25页 |
3.2.2 图像裁剪 | 第25页 |
3.2.3 遥感图像增强处理 | 第25-29页 |
3.3 遥感地质解译分析 | 第29-30页 |
3.4 遥感异常信息提取方法 | 第30-31页 |
3.4.1 波段比值法 | 第31页 |
3.4.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1页 |
3.5 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 第31-37页 |
3.5.1 铁化异常信息提取 | 第31-34页 |
3.5.2 泥化异常信息提取 | 第34-35页 |
3.5.3 硅化异常信息提取 | 第35-37页 |
3.6 遥感异常信息提取评价 | 第37-40页 |
4 多源地学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第40-47页 |
4.1 建库流程 | 第40-41页 |
4.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41页 |
4.3 数据准备 | 第41-42页 |
4.4 图层划分 | 第42-47页 |
4.4.1 地理数据图层 | 第43页 |
4.4.2 地质数据图层 | 第43-45页 |
4.4.3 遥感数据图层 | 第45-47页 |
5 多源地学信息空间分析与预测模型建立 | 第47-61页 |
5.1 GIS空间分析 | 第47页 |
5.2 三维可视化研究 | 第47-50页 |
5.2.1 数据准备 | 第47-48页 |
5.2.2 生成DEM | 第48-49页 |
5.2.3 研究区三维场景制作 | 第49-50页 |
5.3 地质异常与金矿点的空间分析 | 第50-54页 |
5.3.1 研究区断裂与金矿点的空间统计分析 | 第50-52页 |
5.3.2 研究区地层与金矿点的空间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5.3.3 研究区岩体与金矿点的空间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5.4 遥感异常与金矿点的空间统计分析 | 第54-59页 |
5.4.1 遥感线性构造与金矿点的空间统计分析 | 第55-57页 |
5.4.2 遥感蚀变异常与金矿点的空间统计分析 | 第57-59页 |
5.5 金矿资源预测模型建立 | 第59-61页 |
6 基于GIS技术进行多源地学信息成矿预测 | 第61-74页 |
6.1 基于GIS技术进行多源地学信息成矿预测的方法 | 第61页 |
6.2 遥感成矿预测方法 | 第61-65页 |
6.3 找矿信息量法 | 第65-72页 |
6.3.1 单元格划分 | 第66页 |
6.3.2 找矿标志与信息量计算 | 第66-68页 |
6.3.3 预测单元临界值确定 | 第68-70页 |
6.3.4 金矿预测 | 第70-72页 |
6.4 研究区金矿资源成矿预测方法评价 | 第72-74页 |
7 结束语 | 第74-76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4页 |
7.2 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7.3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