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镁合金的特性及应用前景 | 第12-16页 |
1.1.1 镁合金的特性 | 第12-13页 |
1.1.2 镁合金的分类 | 第13-14页 |
1.1.3 镁合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 第14-16页 |
1.2 镁合金的热处理 | 第16-19页 |
1.2.1 退火 | 第16-17页 |
1.2.2 固溶处理 | 第17页 |
1.2.3 人工时效 | 第17-18页 |
1.2.4 固溶处理+人工时效 | 第18页 |
1.2.5 热水中淬火+人工时效 | 第18页 |
1.2.6 二次热处理 | 第18-19页 |
1.2.7 氢化处理 | 第19页 |
1.3 含 LPSO 相镁合金的研究 | 第19-22页 |
1.3.1 LPSO 相形成的微过程 | 第19-20页 |
1.3.2 LPSO 相强化机理 | 第20页 |
1.3.3 LPSO 相增强 Mg-RE-Zn 合金 | 第20-22页 |
1.4 镁合金的腐蚀 | 第22-28页 |
1.4.1 镁合金的腐蚀特性 | 第23页 |
1.4.2 镁合金的腐蚀类型 | 第23-26页 |
1.4.3 镁合金材料因素对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26-27页 |
1.4.4 含 LPSO 相镁合金的腐蚀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2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2.1 热处理工艺 | 第30页 |
2.2.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2.3 微观组织观察与分析 | 第31-32页 |
2.3.1 差热分析(DSC) | 第31页 |
2.3.2 成分分析(ICP) | 第31页 |
2.3.3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1-32页 |
2.3.4 金相分析 | 第32页 |
2.3.5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2页 |
2.3.6 断口分析 | 第32页 |
2.3.7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2页 |
2.4 腐蚀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2.4.1 失重法测试 | 第32-33页 |
2.4.2 电化学测试 | 第33页 |
2.4.3 腐蚀形貌分析 | 第33页 |
2.4.4 腐蚀产物的 XRD 分析 | 第33-34页 |
第3章 Mg-1.5Zn-xY-Zr 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34-5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Mg-1.5Zn-xY-Zr 合金的微观组织 | 第34-48页 |
3.2.1 XRD 分析 | 第34-35页 |
3.2.2 差热分析(DSC) | 第35-36页 |
3.2.3 挤压态微观组织分析 | 第36-41页 |
3.2.4 时效态微观组织分析 | 第41-42页 |
3.2.5 退火态微观组织分析 | 第42-48页 |
3.3 Mg-1.5Zn-xY-Zr 合金力学性能分析 | 第48-54页 |
3.3.1 挤压态合金室温力学性能分析 | 第48-49页 |
3.3.2 时效态合金室温力学性能分析 | 第49-51页 |
3.3.3 退火态合金室温力学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3.3.4 挤压态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3.4 拉伸断裂机制分析 | 第54-57页 |
3.4.1 挤压态合金室温拉伸断裂机制分析 | 第54-55页 |
3.4.2 时效态合金室温拉伸断裂机制分析 | 第55-56页 |
3.4.3 挤压态合金高温拉伸断裂机制分析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Mg-1.5Zn-xY-Zr 合金腐蚀性能的研究 | 第58-68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腐蚀性能测试 | 第58-62页 |
4.2.1 合金的失重法测试 | 第58-59页 |
4.2.2 合金的电化学测试 | 第59-62页 |
4.3 腐蚀形貌分析 | 第62-67页 |
4.3.1 宏观腐蚀形貌分析 | 第62-63页 |
4.3.2 微观腐蚀形貌分析 | 第63-65页 |
4.3.3 腐蚀产物的 XRD 分析 | 第65页 |
4.3.4 腐蚀机制分析 | 第65-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