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 QTL定位的一般策略 | 第11-14页 |
·群体的构建 | 第11-12页 |
·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12-13页 |
·定位方法 | 第13-14页 |
·基于性状的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基于标记的分析方法 | 第14页 |
2. 研究进展及挑战 | 第14-18页 |
·动态QTL定位 | 第14-15页 |
·EQTL定位 | 第15-16页 |
·数量性状基因的克隆 | 第16-17页 |
·共线性QTL | 第17-18页 |
·大麦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3. QTL与育种 | 第18-20页 |
·基因资源的发掘 | 第18-19页 |
·主效QTL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9-20页 |
立题依据 | 第20-21页 |
第二章 STEPTOE×MOREX衍生群体的农艺性状定位 | 第21-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方法 | 第22页 |
·田间试验 | 第22页 |
·性状考察以及标记基因型的获取 | 第22页 |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30页 |
·农艺性状的表型分析 | 第22-23页 |
·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23-24页 |
·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 第24-27页 |
·农艺性状的上位性分析 | 第27-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大麦株高QTL的统合及其分子标记开发 | 第32-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材料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7页 |
·数据的标准化 | 第33-34页 |
·群体内的统合分析 | 第34-35页 |
·群体间QTL的优化 | 第35-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7页 |
·QTL的分布 | 第37-41页 |
·群体内及群体间的比较 | 第37-39页 |
·株高QTL的基因组整体分布 | 第39-41页 |
·两种定位方法的比较 | 第41-42页 |
·MMQTL的分布 | 第42-44页 |
·基于统合的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44-47页 |
3. 讨论 | 第47-60页 |
·R~2的算法 | 第47页 |
·数据的非随机删除 | 第47-48页 |
·POSITION的最大误差估计 | 第48-52页 |
·单一区间的误差估计 | 第48-50页 |
·多区间多QTL的误差估计 | 第50-51页 |
·统合数据的最大误差评价 | 第51-52页 |
·图谱的映射误差 | 第52-54页 |
·群体内的映射 | 第52页 |
·群体间的映射 | 第52-54页 |
·实验误差总结及其影响 | 第54-55页 |
·关于统合分析近似解法的探讨 | 第55-60页 |
第四章 统合分析的本质及其模型改进之奥坎剃刀的引用 | 第60-65页 |
1. 应用范围和条件 | 第60-61页 |
·应用范围 | 第60-61页 |
·条件 | 第61页 |
·对同一事物有两种及以上的解释 | 第61页 |
·因特殊的需要,我们必须从中选择一种 | 第61页 |
2.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1-65页 |
·奥坎姆剃刀原则之于QTL简化的可行性 | 第61-62页 |
·参照系掉转后结果的互证 | 第62页 |
·基于剃刀原则的模型改进 | 第62-63页 |
·平行解困境 | 第63-65页 |
第五章 2H染色体上QTL的整合 | 第65-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页 |
·材料 | 第65页 |
·方法 | 第6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5-74页 |
·主要性状的染色体分布 | 第66页 |
·2H上QTL的整体分布 | 第66-68页 |
·单个性状的标记决策 | 第68-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96页 |
附录1 | 第96-100页 |
DH及RIL群体95%置信区间算法的推导 | 第96-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0页 |
附录2 | 第100-102页 |
附表1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