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从镜像中寻求成长与认同--台湾新新电影中的成长电影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6-9页
2 影像中的青春第9-20页
    2.1 台湾电影中的新热潮——青春电影第9-10页
        2.1.1 “青年亚文化”第9-10页
        2.1.2 “青春电影”是对青年亚文化的一种传播和体现媒介第10页
        2.1.3 “青春电影”发展的意义第10页
    2.2 台湾青春电影时代的到来第10-16页
        2.2.1 采用纪实的风格第11页
        2.2.2 纯净的画面与清新的风格第11-13页
        2.2.3 隐喻与象征第13-15页
        2.2.4 “性爱”、“暴力”、“同性”成为关注焦点第15-16页
    2.3 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历程第16-20页
        2.3.1 以民族为题材第16-17页
        2.3.2 家庭破碎与成长第17-20页
3 台湾新新电影时期影像中青少年对成长经历的叙述第20-29页
    3.1 自我身份认同第20-22页
    3.2 主体性的追寻第22-24页
    3.3 青春记忆的片段第24-29页
        3.3.1 成长过程中的阵痛第24-25页
        3.3.2 主体的自我构建第25-26页
        3.3.3 导演诉诸的青少年成长诉求第26-29页
4 台湾青春电影对大陆电影的启示第29-34页
    4.1 同一时期的大陆青春电影和台湾青春电影的比对第29-32页
        4.1.1 形象比较——父权形象第29-30页
        4.1.2 精神内核比较第30-32页
    4.2 台湾新新电影对大陆青春电影的启示第32-34页
5 结论第34-35页
致谢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附录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盐业历史文化景观研究
下一篇:法律读物英汉翻译过程中运用赖斯文本类型学的尝试--Law 101节译及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