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异族效应的研究综述 | 第9-21页 |
1.1 异族效应的概念 | 第9页 |
1.2 异族效应的稳定性 | 第9-16页 |
1.2.1 异族效应具有跨年龄段的稳定性 | 第9-11页 |
1.2.2 异族效应在各研究范式中的稳定性 | 第11-14页 |
1.2.3 异族效应具有跨种族的稳定性 | 第14-15页 |
1.2.4 异族效应在各项测量指标的稳定性 | 第15-16页 |
1.3 异族效应的心理机制 | 第16-21页 |
1.3.1 种族间的接触和态度假说 | 第16-17页 |
1.3.2 人脸空间模型假设 | 第17-18页 |
1.3.3 结构—特征假说 | 第18-19页 |
1.3.4 种族态度说 | 第19-20页 |
1.3.5 种族内外划分假说 | 第20-21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1-24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1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2.3 研究假设 | 第22-24页 |
3 实验一:幼儿异族效应的实验研究 | 第24-51页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3.2.1 被试 | 第25页 |
3.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5-26页 |
3.2.3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3.2.4 实验程序 | 第26-28页 |
3.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28-44页 |
3.3.1 数据获得 | 第28-30页 |
3.3.2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3.3 数据结果 | 第31-44页 |
3.4 实验结果讨论 | 第44-50页 |
3.4.1 对行为数据结果的讨论 | 第45页 |
3.4.2 对脑激活数据的结果讨论 | 第45-48页 |
3.4.3 对行为数据和脑指标数据相关性的结果讨论 | 第48-50页 |
3.5 实验结论 | 第50-51页 |
4 实验二:小学儿童异族效应的实验研究 | 第51-71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4.2.1 被试 | 第51-52页 |
4.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2页 |
4.2.3 实验设计 | 第52页 |
4.2.4 实验程序 | 第52-53页 |
4.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3-65页 |
4.3.1 数据获得 | 第53页 |
4.3.2 数据处理 | 第53-54页 |
4.3.3 数据结果 | 第54-65页 |
4.4 实验结果的讨论 | 第65-69页 |
4.4.1 对行为数据结果的讨论 | 第65-66页 |
4.4.2 对脑激活指标的结果讨论 | 第66-68页 |
4.4.3 对行为数据和脑指标数据相关性的结果讨论 | 第68-69页 |
4.5 实验结论 | 第69-71页 |
5 儿童异族效应研究的总体分析 | 第71-74页 |
5.1 总体分析 | 第71-73页 |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