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4-7页 |
| CONTENTS | 第7-10页 |
| 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1.1 项目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 1.1.1 项目设计背景 | 第13页 |
| 1.1.2 项目设计意义 | 第13-14页 |
| 1.1.3 项目制作软件介绍 | 第14-15页 |
| 1.2 国内外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 | 第15-22页 |
| 1.2.1 国外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 | 第16-19页 |
| 1.2.2 国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发展 | 第19-22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22-23页 |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3-24页 |
| 第2章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流程和方法 | 第24-31页 |
| 2.1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流程 | 第24-26页 |
| 2.1.1 项目接触阶段 | 第24页 |
| 2.1.2 概念设计阶段 | 第24页 |
| 2.1.3 方案设计阶段 | 第24-25页 |
| 2.1.4 扩初设计阶段 | 第25页 |
| 2.1.5 施工图设计阶段 | 第25-26页 |
| 2.2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 第26-30页 |
| 2.2.1 园林景观美学特征 | 第26页 |
| 2.2.2 园林景观布置的艺术规律 | 第26-28页 |
| 2.2.3 园林景观造景手法 | 第28-3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世外桃园”休闲山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与技术环节 | 第31-42页 |
| 3.1 设计策划过程 | 第31-40页 |
| 3.1.1 项目来源 | 第31-32页 |
| 3.1.2 项目需求分析 | 第32-38页 |
| 3.1.3 项目风格定位 | 第38页 |
| 3.1.4 设计素材收集 | 第38-39页 |
| 3.1.5 设计创意草图表现 | 第39-40页 |
| 3.2 主要技术环节及解决办法 | 第40-41页 |
| 3.2.1 三维效果图中远景及植被的处理 | 第40-41页 |
| 3.2.2 三维效果图中透视关系的处理 | 第41页 |
| 3.2.3 三维效果图中水流的处理 | 第41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世外桃园”休闲度假山庄景观规划详细设计 | 第42-69页 |
| 4.1 地标采集 | 第42-45页 |
| 4.1.1 地标路径编辑 | 第42-43页 |
| 4.1.2 土地面积计算 | 第43-44页 |
| 4.1.3 Google Earth兼容文件的生成 | 第44页 |
| 4.1.4 地标文件导入Google Earth软件 | 第44-45页 |
| 4.1.5 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 | 第45页 |
| 4.2 景观功能分区设计 | 第45-47页 |
| 4.3 景观交通路线设计 | 第47-48页 |
| 4.4 配饰设计 | 第48-49页 |
| 4.5 主要景观设计 | 第49-52页 |
| 4.5.1 门头手绘方案 | 第49-50页 |
| 4.5.2 接待区手绘方案 | 第50-51页 |
| 4.5.3 高档休闲区手绘方案 | 第51-52页 |
| 4.5.4 住宿区手绘方案 | 第52页 |
| 4.6 绿化植被设计 | 第52-53页 |
| 4.7 主要景观设计表现 | 第53-64页 |
| 4.7.1 山庄门头效果设计 | 第53-58页 |
| 4.7.2 接待区景观设计 | 第58-60页 |
| 4.7.3 高档休闲区景观设计 | 第60-62页 |
| 4.7.4 住宿区外观设计 | 第62-64页 |
| 4.8 景观规划彩色平面布置图制作 | 第64-68页 |
| 4.8.1 地标范围处理 | 第64-65页 |
| 4.8.2 地形地势处理 | 第65-66页 |
| 4.8.3 道路交通处理 | 第66页 |
| 4.8.4 种植园、行道树处理 | 第66-67页 |
| 4.8.5 建筑物处理 | 第67页 |
| 4.8.6 最终效果处理 | 第67-68页 |
| 4.9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9页 |
| 5.2 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