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非生物胁迫及植物的应答机制 | 第11-14页 |
1.1.1 高盐胁迫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 第11-12页 |
1.1.2 旱胁迫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 第12页 |
1.1.3 温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 第12-14页 |
1.2 组蛋白及组蛋白变体 | 第14-16页 |
1.3 组蛋白变体与植物非生物胁迫 | 第16页 |
1.4 叶绿体蛋白质组学 | 第16-19页 |
1.4.1 叶绿体 | 第16-17页 |
1.4.2 叶绿体蛋白质组学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小麦组蛋白变体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第19-46页 |
引言 | 第19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19-23页 |
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19-20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1.2 菌种和载体 | 第19页 |
1.3 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19-2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1 小麦组蛋白变体基因cDNA全长克隆 | 第20页 |
2.2 小麦组蛋白变体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克隆 | 第20-21页 |
2.3 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21页 |
2.4 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 第21页 |
2.5 构建组蛋白变体过表达拟南芥 | 第21-22页 |
2.6 拟南芥表型分析 | 第22-23页 |
二、结果和分析 | 第23-43页 |
1. 芯片中小麦组蛋白变体基因的表达特征 | 第23-25页 |
2. 小麦组蛋白变体基因的克隆 | 第25-27页 |
3. 组蛋白变体基因的盐胁迫应答模式分析 | 第27-28页 |
4. 小麦组蛋白变体化学特性分析 | 第28-29页 |
5. 小麦组蛋白变体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6. 小麦组蛋白变体进化树分析 | 第31-32页 |
7. 小麦组蛋白变体的亚细胞定位 | 第32-34页 |
8. 组蛋白变体的功能分析 | 第34-36页 |
8.1 组蛋白变体拟南芥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6页 |
8.2 拟南芥的转化及纯系筛选 | 第36页 |
9. 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组蛋白变体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分析 | 第36-43页 |
三、讨论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小麦叶绿体蛋白质组分析 | 第46-62页 |
引言 | 第46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46-49页 |
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46-47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46页 |
1.2 药品及其相关配制 | 第46-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2.1 处理方法 | 第47-48页 |
2.2 叶绿体的分离 | 第48页 |
2.3 叶绿体纯度鉴定 | 第48-49页 |
2.4 叶绿体蛋白的提取及溶解 | 第49页 |
2.5 双向电泳 | 第49页 |
2.6 双向电泳凝胶的固定及染色 | 第49页 |
2.7 差异蛋白比较和鉴定 | 第49页 |
二、结果和分析 | 第49-59页 |
1. 小麦叶绿体分离和纯度鉴定 | 第49-51页 |
2. 蛋白组双向电泳结果 | 第51-55页 |
3. 小麦叶绿体差异表达蛋白质鉴定 | 第55-59页 |
三、讨论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