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关于大麦的起源与进化的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大麦的东方起源学说 | 第11-12页 |
·近东起源学说 | 第12页 |
·两系起源学说 | 第12页 |
·大麦研究的国内外概况 | 第12-20页 |
·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2-13页 |
·DNA分子标记水平的多样性研究 | 第13-20页 |
·生化标记 | 第20-23页 |
·同功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0-21页 |
·醇溶蛋白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以色列野生大麦自然群体与世界不同国家栽培大麦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 第23-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3页 |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 第23-25页 |
·SSR分析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SSR标记的多态性 | 第26-27页 |
·野生大麦自然群体和栽培大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27-28页 |
·聚类分析 | 第28-29页 |
·主成份分析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以色列野生大麦自然群体和世界不同国家大麦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J分析 | 第33-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33页 |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内含子切接点引物(ISJ)PC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 第34-35页 |
·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35-36页 |
·聚类分析 | 第36页 |
·主成份分析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1页 |
第四章 以色列野生大麦自然群体与栽培大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1-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材料 | 第41页 |
·试验方法及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分析与结论 | 第42-45页 |
·野生大麦群体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 第42-43页 |
·野生大麦与栽培大麦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3-44页 |
·不同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8页 |
第五章 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8-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48页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醇溶蛋白的提取 | 第48-49页 |
·电泳 | 第49页 |
·染色与照相 | 第49页 |
·醇溶蛋白分析方法 | 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野生大麦醇溶蛋白谱带的遗传多样性 | 第49-50页 |
·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醇溶蛋白的多样性比较 | 第50-51页 |
·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子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51页 |
·聚类分析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