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大豆疫霉细胞自噬基因PsAtg6a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0-11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11-28页
    第一章 大豆疫霉病原菌概述第12-16页
        1 大豆疫霉的生活史第12-13页
        2 大豆疫霉的侵染及病害循坏第13-14页
        3 大豆疫霉引起病害症状第14-15页
        4 大豆疫霉的防治第15-16页
    第二章 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概述第16-28页
        1 细胞自噬简介第16-17页
            1.1 什么是细胞自噬?第16页
            1.2 细胞自噬的类型第16-17页
        2 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第17-20页
        3 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第20-21页
        4 细胞自噬的检测方法第21-22页
        5 细胞自噬在丝状真菌中的功能第22-24页
        6 细胞凋亡的研究概述第24-26页
        7 展望第26-28页
下篇 研究内容第28-72页
    第一章 大豆疫霉细胞自噬观察第30-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1.1 实验菌株的保存第32页
            1.2 常用培养基制备以及试剂制备第32-33页
            1.3 MDC染色观察第33-34页
            1.4 大豆疫霉GFP-PsAtg8过表达转化子的获得第34页
            1.5 共聚焦显微镜荧光观察第34页
        2 结果分析第34-37页
            2.1 大豆疫霉细胞自噬的检测第34-36页
            2.2 大豆疫霉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细胞自噬发生增强第36-37页
            2.3 大豆疫霉孢子萌发过程中细胞自噬发生增强第37页
        3 讨论第37-40页
    第二章 大豆疫霉自噬基因PsAtg6a的功能分析第40-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52页
            1.1 植物材料及实验菌株的保存与培养第42页
            1.2 常用培养基制备以及试剂制备第42页
            1.3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42-43页
            1.4 大豆疫霉细胞自噬基因PsATG6的表达模式分析第43-46页
            1.5 大豆疫霉PsAtg6a基因沉默和过表达转化子的获得第46-51页
            1.6 PsAtg6a基因沉默和过表达转化子生物学表型分析第51-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2.1 大豆疫霉PsAtg6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2-53页
            2.2 大豆疫霉PsAtg6a转化子转录水平验证以及致病性验证第53-56页
            2.3 PsAtg6a基因沉默或过表达不影响大豆疫霉菌丝生长第56页
            2.4 PsAtg6a沉默转化子孢子囊产生减少第56-57页
        3 讨论第57-60页
    第三章 大豆疫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第60-72页
        1 材料方法第61-63页
            1.1 植物材料及实验菌株的保存与培养第61-62页
            1.2 大豆疫霉中四个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2页
            1.3 大豆疫霉侵染大豆叶片不同时间点取样第62页
            1.4 RNA提取第62页
            1.5 反转录RNA第62页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62-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69页
            2.1 大豆疫霉四个细胞凋亡基因的鉴定第63-64页
            2.2 大豆疫霉四个细胞凋亡基因的进化分析第64-65页
            2.3 大豆疫霉四个细胞凋亡基因的序列分析第65-66页
            2.4 AIF基因在大豆疫霉侵染过程中是上调表达的第66页
            2.5 大豆疫霉侵染过程中EndoG基因的转录分析第66-67页
            2.6 大豆疫霉侵染过程中CYCS基因的转录分析第67-68页
            2.7 大豆疫霉侵染过程中TatD基因的转录分析第68-69页
        3 讨论第69-72页
参考文献第72-86页
全文结论和创新点第86-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第88-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芝麻受青枯菌诱导前后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及水通道蛋白家族基因的鉴定
下一篇:黄淮地区大豆品种对根部主要病原真菌的抗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