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无线充电通信协议及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国内新能源汽车现状 | 第10-11页 |
1.2 无线充电技术 | 第11-12页 |
1.3 汽车无线充电监控系统的意义 | 第12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系统设计与软硬件平台介绍 | 第16-28页 |
2.1 需求分析与解决方案 | 第16-18页 |
2.1.1 需求分析 | 第16-17页 |
2.1.2 解决方案 | 第17-18页 |
2.2 系统设计 | 第18-21页 |
2.2.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18-20页 |
2.2.2 系统业务设计 | 第20-21页 |
2.3 硬件平台 | 第21-24页 |
2.3.1 TIAM335x系列处理器 | 第22-23页 |
2.3.2 OK335xD底板参数 | 第23-24页 |
2.4 软件平台 | 第24-26页 |
2.4.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 第24-25页 |
2.4.2 C语言特点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通信协议设计 | 第28-44页 |
3.1 相关知识 | 第28-36页 |
3.1.1 数据交换格式 | 第28-31页 |
3.1.2 数据加密 | 第31-32页 |
3.1.3 SSL/TLS协议 | 第32-36页 |
3.1.4 OpenSSL库 | 第36页 |
3.2 通信报文格式设计 | 第36-38页 |
3.2.1 报文头部格式 | 第37-38页 |
3.2.2 报文数据格式 | 第38页 |
3.3 双向认证协议 | 第38-40页 |
3.3.1 双向认证机制 | 第38-39页 |
3.3.2 双向认证报文交互流程 | 第39-40页 |
3.4 自动配对协议 | 第40-42页 |
3.4.1 自动配对机制 | 第40-41页 |
3.4.2 自动配对报文交互流程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程序设计与功能实现 | 第44-74页 |
4.1 程序框架设计 | 第44-49页 |
4.1.1 本地服务器 | 第44-46页 |
4.1.2 供电控制单元 | 第46-47页 |
4.1.3 车载控制单元 | 第47-49页 |
4.2 关键技术 | 第49-64页 |
4.2.1 模块化 | 第49-53页 |
4.2.2 连接池 | 第53-57页 |
4.2.3 报文解析 | 第57-60页 |
4.2.4 双向认证 | 第60-64页 |
4.3 主要模块程序实现 | 第64-69页 |
4.3.1 连接入口模块 | 第65-67页 |
4.3.2 认证连接池模块 | 第67-68页 |
4.3.3 控制连接池模块 | 第68-69页 |
4.4 调试过程与疑难问题解决 | 第69-72页 |
4.4.1 调试过程 | 第69-70页 |
4.4.2 疑难问题解决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1 | 第78-90页 |
附录2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